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网评:推动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力求实现“帕累托最优”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21 【字体:
         411日,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和科技教育司联合举办的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上,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语重心长地说,农机农艺已经到了非解决“互不融合”不可的时刻了,否则将会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所谓农艺,是“指农作物的栽培、选种等技艺”,它是农机的目的和方向。农机如果不与农艺结合,将陷入无的放矢的窘境。而农机是保障农艺实现的关键载体。再好再先进的农艺,如果没有农机来承担其实施,在青年农民越来越不愿进行强体力劳动的形势下,只能流于美好的想象或空谈。越是精细化的、复杂的农艺,越需要农业机械来“保驾互航”,如果不解决机械化的问题,根本就难以推广。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一定要考虑机械化应用是否方便。如今,年轻一代农民更加向往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把农民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此外,农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作为农艺的延伸,能提高作业效率和土地产出量,譬如大家所知的农机深松作业,在一些地方能提高20%的作物产量。

 

当然,农机设计与应用要与当地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模式即农艺相结合,让农业耕作效率最大化。要想某地农民改变农艺,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时候也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我们知道,很多农艺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作物品种等因素来实施的,我国幅原辽阔,地域情况非常复杂,如玉米的栽培与收获习惯千差万别,农机也要根据这种区域性的农艺特征来设计。不少国外农机产品在中国的“水土不服”,或者在中原地区适用性很好的产品(如玉米机)却不适应东北地区农业需要的事实,也说明了适应当地农艺特点的重要性。

 

因此,农机与农艺,更多地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二者互相适应融合、互相促进完善平衡协调发展。过于强调一方的作用与地位或空谈谁应服从于谁,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和对农民负责的态度,而是一种典型的本位主义思想,更不如谈二者如何融合有意义。

 

宗司长说得好,虽然“十一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较好业绩,但应当看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处于中级阶段,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收水平不到17%,油菜机播、机收水平仅为10.4%和8.8%,马铃薯播种、甘蔗收获、棉花收获、花生收获等环节的装备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远滞后于实际需求。而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造成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一个重要因素。如不尽快解决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不仅将制约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对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集成,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促进,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和现有机械化技术水平的提升,还关系到农机装备结构和优化升级,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和科技教育司主动联合召开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这是一种务实创新的作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放下身段、降低姿态、虚心倾听和吸收对方的意见,这样才可更好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进展,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这个大家共同目标的实现。可以预计,在更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氛围中,更多人将会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之争,更好地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尽力实现经济学上所谓的“帕累托最优”。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我国建立农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2009-09-27)
· 农机广应用方便耕种收 (2009-10-11)
· 国务院常务会: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扩大补贴机具种类 (2009-10-13)
· 今年我国农机工业产值有望超过2300亿元 (2009-11-03)
· 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综述 (2009-11-03)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