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图县的地垄田间,一提县农机推广站的“老李头”这个名字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大家都亲切称呼他 “师傅”、“深松专家”、“李正高”……,他之所以受到农民如此拥戴,是因为他任推广站站长以来,总是走在前,干在先,奔波在农机推广第一线,从春雨润物到秋实累累,从七月酷暑到正月严寒,从热炕闲谈到作业田间都有他孜孜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昌图县农机推广站站长、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君衡——农机推广战线的“垦荒牛”。一个令广大农机户真心依赖的好师傅,一个令农民兄弟们洗耳恭听的好专家,一个令乡村干部信服的大学者,一个令全站党员干部信任的老党员。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每年被评为市农机系统先进单位,省农机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县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后获省农业科技贡献一、二、三等奖。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评为市农机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县科技先进工作者。
授命于危难,用横心打开工作局面
2006年3月因工作需要,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李君衡同志由农机监理所副所长提拔任农机推广站站长。当时县农机推广站状况是负债高达16.8万元,水电和电话费都交不起,先后被有几家债权人起诉,起诉金额8.6万元,一段时间内他跑法院比跑田间还多。站内人心不稳,无人问津工作,散、懒、混的消极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多种因素我县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农机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在全县形象荡然无存。当时有人看热闹,有人说风凉话,包括子女都说:放着农机监理所省心烙印的所长不当,都五十四五的人了到那里受什么罪。面对种种困难和责难,他以大局为重,以党性为基,默下横心勇挑重担。在摆脱债务起诉后他先从队伍建设抓起,一个一个地做通了站内老同志和骨干同志的思想工作,凝聚了站内人心;健全了财经、机关纪律等各项制度,杜绝了以前财经纪律混乱、欠账大吃大喝和工作作风涣散等不良现象;亲自带领同志们开展业务学习,要求每名干部都要撰写业务论文,参与科研课题实践,共同研发推广科研成果;主动请示县政府与财政部门,争取推广经费5万元并列入每年县财政预算,解决了建站以来农机推广站长期没有办公工作经费的难题,杜绝了后顾之忧。
他到任伊始正是春季生产农机推广大忙季节。为使当年推广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树立同志们工作信心,他克服一无推广经费二无上级政策支持状况,决心从春季水稻软盘育苗技术示范抓起,拉开农机推广业务工作序幕。他先后多次到宝力镇和宝力农场协调,亲自找宝力镇尹家村水田大户宗立志做其思想工作,动员他带头搞水稻软盘育苗试验,宗立志最终被他的责任心和敬业心所感动,大胆地答应他试验500亩,在生产过程中,他组织全站同志下村到户指导培训,使得当年秋季试验田亩产达到1480斤,比其他水田增产110多斤,亩增加纯收入100元。第二年水稻软盘育苗技术得以在宝力镇和宝力农场逐步铺开。目前宝力镇的水田大户宗立志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县百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领头羊,宝力镇也成为省市水稻全程机械化重点示范乡镇。
起始于辛劳,用真心投入推广事业
农机推广站作为县级农机推广部门,是农机化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机系统业务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工作好坏关系到全局性的大问题。他上任既要迎对上级部门的不认可又要面对基层农机户的不信任目光,可想而知工作开展有多难。2006年初他在下乡调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县情重新调整了农机推广工作思路,确定了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水稻育插秧和水稻机收获为重点,加大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及技术支持,为政府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的发展目标。
为扭转以前尴尬被动工作局面,赢得上级主管部门的信任、重视和扶持,他和局领导多次跑省农机局、省农机推广站和市农机局,协调各方面关系,使我县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等技术推广项目面积和资金逐年增加,省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深松整地现场会也多次在昌图县召开。2008年,在县农机局苏汉奇局长协调争取和他的积极参与下,全省在昌图召开了组建昌图农机专业合作社暨补贴机具发放仪式会议,省农机局徐志强局长在会议上发出举全省农机之力支持昌图农机事业发展的号召,昌图县农机推广工作才真正赢得了上级重视,为打开农机推广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障。每年争取上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项目配套费30万元,每年面积5万亩;深松整地项目由2006年的2万亩,逐步扩大到2010年的120万亩,争取和落实深松作业补贴资金1200万元;争取上级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项目资金80万元,连续三年示范面积5万亩,涉及5个乡镇 ;5年争取水稻全程机械化和玉米收获项目上级补贴资金1200万元;争取上级花生大垄双行综合机械化项目机具补贴资金30万元。
为把争取到的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让广大农民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得到实惠,他把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的研制开发放在重中之重。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他牵头组织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水稻全程机械化和花生大垄双行综合机械化等省级科研课题,不辞辛苦地协调乡镇和村落实试验示范基地,带领全站农机工程技术人员入村授课,下地测土、测温、测产,手把手指导机手作业,收集各类科研试验数据,撰写科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在他的辛勤努力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课题获得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落实面积120万亩,玉米亩产增产300斤,亩增效益210元,涉及21个乡镇,全县仅此一项增收2500万元;花生大垄双行综合整地科研课题获得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二等奖,涉及8个乡镇,落实面积26万亩,亩增产220斤,亩增效益300元,全县增加收入800万元;承担省局确定的农机1号工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扶持宝力镇尹家村宗立志农机合作社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三栋,面积2000平方米,帮助宝力农场引进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线,开创了全市水稻工厂化育秧先河,2010年又推出了水稻无土栽培育秧,为我县了水稻育秧开辟了一片崭新天地。同时在他主持和支持下,由推广站董俊龙书记研制开发的深松免耕播种机获得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三等奖,获得了全国发明专利,目前此机具已生产200台,作业效果深得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的认可,填补了辽宁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领域的机械研发空白。
几年来他还重点开展了以玉米和水稻为主的新型农机具引进和推广工作。引进推广各种型号插秧机560台,水稻收割机120台,全县机插秧5万亩,机收8万亩,使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到25%。引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460台,其中自走式收获机313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147台,实现了我县多年玉米机收获零的突破,玉米机收获面积达到45万亩,机收率达到15%,破解了多年来我县玉米机械收获的瓶颈问题,为我县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于宗旨,用爱心服务万户农机
在工作中,他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心想要高产和致富的农民,面对的是从绿变黄的农作物,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爱心,是坚定不了干事业的斗志和决心的。为此他毫无怨言地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农机实用技术,深入农户家中指导机具作业生产,不厌其烦地接待农民的技术咨询,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农民朋友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他们打了多年交道的老站长,经常有乡村领导和农机户点名要他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在春秋机具作业期间,除了协调组织全国几大重点农机生产厂家对全县玉米机收操作机手进行每年2次大型集中培训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到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家中,手把手教机手排除故障和操作技能,有时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随着近几年我县各类大型新式农机具的大量引进,生产厂家在机具售后与农机户发生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推广站长,他义无反顾地充当了调解员角色,几年来一共开展各类售后服务50多次,有效地防止了农机户因厂家售后纠纷上访等不稳定现象发生。多年来,他为了农机推广事业几乎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有时下乡回来他那标准式的蓝色农机推广制服上一下灰土,但他总是习惯性地拍打两下,骑上他那自行车匆匆忙忙地回家了。
执着于信念,用良心实践党员标准
他1973年12月在部队入党,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班子里他是一名年龄最大、职称最高和资历最深的老同志。但这些年来他从不在工作中摆老资格,要政策待遇,时时刻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各项工作中总是率先垂范,从计划制定到工作总结,从签到学习到下乡授课,从撰写论文到机械试验,处处都是干在先,享在后。只要有农机作业现场会的田间就有他手拿话筒的身影;只要有农机推广授课的会场就有他略带沙哑声音授课的身影;只要有厂方售后人员与农机户发生纠纷的地方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只要下班后他的办公室门没关就有他伏案撰文的身影。几年来,他下乡授课上百次,听他授课农户万余人次,亲自撰写论文17篇,其中《探讨农机监理的任务与性质》获得全国农机协会优秀论文奖,《昌图县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之浅见》获得中国农业技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