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5年。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5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今年预计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为应对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机化行政法规和政策意见相继制定实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10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与2004年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农业部和各省区市相继制定了配套法规和规章,涵盖了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质量监督、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农机维修等各个领域,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土地使用、工程建设等方面,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购置补贴自2004年成为中央强农惠农政策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受益地区和受益农户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0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906万户。拉动农机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十一五”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预计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千瓦,比2005年增长34%。
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预计201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今年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马铃薯、油菜、棉花、花生等机械化从无起步,机械作业面积均有较大增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机化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5万个,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3700亿元,比2005年增长63%。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2010年超过2万个,入社人数达到33万人。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作业环节正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作业领域从种植业发展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信息来源:10-12-24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