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处辽宁省西北部,北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耕地面积达到564万亩,多属低山丘陵。土质瘠薄、春秋季节干旱少雨等因素一直制约着阜新市农业的发展。所以,在阜新地区大力发展以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主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是干旱地区农业的必然选择
旱作农业也称雨养农业,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在不能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农业模式。阜新农业就是传统的雨养农业,正常年景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天然降水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年内总降水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地农作物生产的要求;二是降水比较集中,与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步。因此,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是单季节的降水与多季节的需用水。经过不断的探索,人们终于发现造成干旱的真正原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能太差,蓄水调供功能不济所致。机械化旱作农业,实质上就是以机械化为龙头,将传统旱作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因机械化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大的应用范围,弥补了传统旱作农业动力不足的缺陷,获得了更佳的技术作业效果,使得原来难以进行的作业变为可能。经过不断的探索,在省农机局的大力指导下,阜新市于2001年引进推广了以“机械化为载体,通过采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应用复式作业机具,减少机械进地作业次数,实行机械化免耕播种,用化学方式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该项技术一经推广,便显示出了强大的发展后劲,成为阜新地区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
二、机械化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机械化旱作农业,就是针对旱作农业区土地干旱、瘠薄的自然劣势,通过配套的机械化作业,有效地改善干旱区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率。其主要内容是围绕蓄水、保水和用水,进行秸秆还田、机械深耕、机械播种、机械镇压等作业,同时运用抗旱优种、化肥深施和科学种植等手段,提高土肥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粮食的稳产高产。
(一)主要技术措施
1、机械深耕用大中型拖拉机每年进行1次深度达24 cm以上的深翻,使土壤活土层由10—13cm加厚到26.6cm以上,使土壤水容量增加2倍多,充分发挥“土壤水库”蓄雨纳墒的能力,使伏雨秋用,秋雨春用,从而解决天然降水与作物生长需水不同步的问题。
2、秸秆还田用丰收一Ⅱ型卧式玉米摘穗机或秸秆还田把含养分和水分的鲜秸秆就地粉碎,随即机械深翻入土,也可采用整秆还田即在机械深耕的同时将站立的秸秆直接顺垄压倒翻埋入土,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增强了蓄水能力。
3、机械适度镇压根据土壤墒情在耕后播前采用滚筒式镇压器进行适度镇压,使土壤上实下虚,减少气态水分蒸发,调动耕层下部水分不断向上运动,可提高出苗率20%以上。
4、机械播种采用机械播种较人畜播种省工、节种、抢时,作业深浅一致,行距、株距均匀,又可适期播种,能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发挥作物群体结构优势,确保苗全苗旺。
(二)工艺程序及配套机具
其工艺程序为:第一步,采用铁牛一55型拖拉机配带秸秆粉碎还田机将摘穗后的玉米在站立状态直接粉碎还田,并铺撒在地面上。第二步,用东方红802(或75)型拖拉机配带1LD列高柱犁进行深耕,将粉碎的秸秆翻扣在24 cm以下的土壤里,使秸秆腐烂还田(前两道工序在采用整秆还田时,可简化为1道工序,直接将站立秸秆翻埋还田)。第三步,用铁牛一55型拖拉机配带镇压器对深耕及秸秆还田后的地块进行镇压,使秸秆和土壤充分接触,压实表土,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加快秸秆腐化。来年春播前如墒情不好,则需要进行一次镇压,以便提墒,使土壤下层水分上移,以便捉苗。最后,用铁牛一55(或小四轮)型配带相应的玉米精播机进行播种,保证适时播种。
(三)技术要求
1、秸秆还田 采用粉碎还田时,粉碎长度一般控制在5—15cm,将碎秸秆尽量均匀铺地。若采用整秆还田,应注意顺垄入土,以便使秸秆被土层严密覆盖。深耕前,在秸秆上撒施一些碳铵或尿素可加速秸秆腐化,增加土壤肥力。
2、深耕要保证深度在24cm以上,同时要注意耕作速度不可太低,以取得理想的翻埋秸秆效果。
3、镇压根据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高低,决定镇压的重量。若土壤含水量相对高,则镇压要轻一些,否则要重一些。重量的调整通过给空心镇压磙增减填料(砂或土)来实现。
4、机播要调整好播种机的行距、播量和播深,同时选择清选过的优良品种,根据当地节气和墒情适时播种,抓紧播种进度,尽可能缩短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