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普遍实现机械化和设施化,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起发达的农用工业支持和标准化保障体系。农业投人品朝着高效与环境友好方向发展,产品朝着安全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1、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改造传统农业最主要的手段。先进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依靠农业机械作为载体和桥梁。新型的农业机械,也催生了先进适用的农艺技术,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需要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也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增强“藏粮于地”的能力。
2、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特别是在抢农时、抗灾害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推广的玉米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与人工作业相比可节种20%-30%,节水15%,增产20%-30%。
3、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当前农村经济形势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是农机作业成本下降和农机服务收入增加,使得使用农机、购买农机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近几年来,由于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促使农机作业收费价格下降,一些关键农机化技术(如水稻机插秧及配套育秧技术、联合收获技术等)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已经普遍低于雇工价格,农民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高涨。另一方面,购买农机的农户,通过跨区作业大幅度增加了农机作业量,提高了利用率,缩短了投资回收期,已成为当前农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农村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农业使用机器的临界点,阻碍农业机械化的经济 “闸门”已被冲开。农机化生产的规模效益日益显现,这为农机具的研制、推广、普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二是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发展农机化的活跃市场主体。三是农机化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现阶段,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机跨区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机手的拥护,显示了勃勃生机。这种社会化、市场化的农业机械化运作模式,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在稳定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下,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做到了“买不起、用得起”,闯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小规模农业实现机械化的新路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开辟了国家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新渠道。实践证明,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