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减少农业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限量使用化肥。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倡使用有机肥或单元配方试验施肥,不提倡使用复合肥,特别反对使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重金属的化肥,以减少化肥污染和粮食的污染。二是控制焚烧秸秆,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性耕作把秸秆粉碎还田和土壤混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焚烧秸秆的条件,可有效地解决焚烧秸秆对空气的影响。
二、减少“沙尘暴”
近几年,我国“沙土暴”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区域越来越广。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气候干旱,土壤失去粘结作用;二是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耕地闲置时期,根茬和地表秸秆可起到固土防沙的作用。
三、解决土壤板结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以后,小地块经营、小机车耕作的生产格局逐渐形成,加之耕作方法应用不当,造成土壤“荒、硬、瘦”板结问题突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项主要技术内容就是深松整地,以有效地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同时,深松整地能提高耕地“抗灾、减灾”的能力,特别是可以建立土壤水库、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四、增加农业投入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秸秆粉碎还田。根据有关部门的准确测算,1hm2玉米秸秆还田后相当于施用土杂肥 37500kg、硝氨 70.65kg、过磷酸钙 405kg、硫酸钾 74.4kg。这证明了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增加农业投入的有效途径。
五、发展绿色农业
建设绿色经济区、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通过秸秆还田后形成肥沃的腐殖层,营造出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同时,保护性耕作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这是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基础。
总之,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从保护土壤结构、增加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两化”、增强蓄水保墒能力、节约能源、解放劳动力等多方面,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