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冰天雪地,大棚里却温暖如春。橙黄色的柑橘如同一盏盏小灯笼,密密麻麻地点缀在绿叶之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此近距离尚有区别,更何况是在北纬40°的营口市鲅鱼圈区?2024年12月24日,辽宁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生态与景观树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猛拿起一串柑橘:“这是‘红美人’,号称柑橘中的‘爱马仕’,它不仅在东北扎了根,而且有着与原产地不同的口感。”
记者看到,像“红美人”这样的“南方来客”,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南方果树试验区大棚里还有很多,香蕉、波萝蜜、柠檬、火龙果……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果实挂在枝头,惹人喜爱。
这些对环境和气候要求苛刻的“南果”,怎会在寒冷的北方茁壮成长?
孙猛介绍,“南果北种”是将南方的水果通过科技手段引进到北方种植,这不仅能丰富北方的水果市场,还能有效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南果北种”并非易事,如何克服南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确保移植后的水果能保持原有的品质和口感,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对科研人员来说,挑战一个接着一个。
坐落在“水果之乡”鲅鱼圈的辽宁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南果北种”的科研单位。截至目前,收集、保存各类南方果树种类33个、品种75个,是东北地区“南果北种”品种选育及技术研发中心。
“南果北种”的核心在于科学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以模拟南方水果的自然生长环境,温室大棚采用了先进的温控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水果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成熟。此外,土壤改良、有机肥料使用等难题,也在科研人员攻关下一一破解。
如今,“南果北种”从纯观光型向观光、生产兼顾型发展,在孙猛等专家指导下,在营口、鞍山、丹东、辽阳、铁岭等地均有“南果北种”成功案例。
孙猛说:“‘红美人’既有橙的特点,也有橘的品质,口感很独特。作为早熟柑橘品种,它有望成为今年年初水果市场上的一颗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