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冰雪还未完全消融,屋里暖洋洋的,生着炉火,以至于窗子蒙着一层雾气。2023年12月31日,王风信抹干净一小块玻璃,远远地端详着院里停放的宝贝农机,为它们寻一个合适买家,成了他年前的头等大事。此时,历经了7个月的“漂泊”,他刚返回家乡山东省武城县武城镇东岳觉寺村1个月。
王风信今年46岁,是名跨省作业农机手,个头不高,浓眉大眼,走路带风。不同于别的同行,他的业务范围更广——到河南、山东、河北收小麦和玉米,到内蒙古割草、收荞麦,到周边县市收中药材。从5月初外出开始,各种订单就“接上了茬”,王风信会一鼓作气忙到11月底,年年如此。
“其实,中介愿意找咱干活,是对咱的信任。”王风信从事这行24年了,他总结自己良好的业界口碑,大多数来自给力的收割设备。在他看来,跨省作业时间长、任务重,且途中未知因素较多,而农时万万耽误不得。新的农机出现故障,有人第一时间前来维修,况且,效率和安全系数均要更高,这正是服务好客户的基础。
“是新三分壮。”王风信选择年年更换收割机——卖了旧的,再买新的,雷打不动。有农机购置补贴,成本可以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对近距离作业的人来说,买台二手收割机比较划算,毕竟便宜不少。”王风信说,由于买家大多离得不远,彼此的信息也比较透明。有这份信任基础,从有意向到上门验机再到提货,买家一般都比较痛快。
最近几年,随着土地集约化的提高,种粮大户多了,王风信的农机也越来越不愁卖了。卖了旧设备,有了资金,他就着手买新机。近期,他跑了不少展销会。“从武城县城,到隔壁夏津,再到市里我都逛遍了。”王风信说,科技进步得太快,农机也不断推陈出新,几乎一年一个样。多走走看看再购买,自己心里也有底。
“年前优惠力度比较大,差不多的价格可以获得更高的配置,而机器配置直接影响来年的收入。”王风信笑道。
除了外出作业,王风信还与人合伙,在当地还托管着一些土地,负责提供农机服务。他带记者走进另一个停放农机的院子,只见液压翻转型、旋耕机、播种机、拖拉机等十几台大型农机摆放整齐,涉及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
在院落一隅,放着一个三层高的架子,上面摆满各种零部件及检修设备。王风信说,鼓捣农机时间久了,自己俨然成了维修师傅。为了避免农机冬眠时发生故障,要定期对它们进行保养和维修,检查零部件及工作状态,确保开春后机器能正常运转。
此外,审行车证、核清今年外出作业的款项、再跟村里争取,新建一个晾晒场……王风信回家后的日子并没有变得轻松,但他觉得很充实。毕竟当时给自己的社交平台取名“王丰收”时,他就已经明确了生活的意义和拼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