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粮食播种面积5367.6万亩,连续3年稳定在530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14位;同比增加25.4万亩,居全国第8位;增幅0.5%,居全国第8位!
全省粮食产量512.7亿斤,居全国第12位,比2021年的507.7亿斤高5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加15.8亿斤,居全国第5位;增幅3.2%,居全国第5位!
全省粮食单产955.1斤/亩,位居全国第4位、粮食主产省第2位,保持全国领先;同比增加25.0斤/亩,居全国第3位;增幅2.7%,居全国第5位。辽宁省粮食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779.4斤/亩)高175.8斤/亩、高22.6%!
辽宁,以占全国3.01%的播种面积,实现了占全国3.69%的产量!
较高的粮食单产水平,使辽宁继续以粮食播种面积的全国第14位,超过2个省,成为粮食产量的全国第12位!
按全国平均单产779.4斤/亩和辽宁省产量512.7亿斤计算,需要粮食播种面积6578.1万亩,而辽宁省今年播种面积为5367.6万亩,相当于为国家节约了1210万亩土地资源!
按全国平均单产779.4斤/亩和辽宁省粮食播种面积5367.6计算,只能产出粮食418.3亿斤,而辽宁省今年产量达到512.7亿斤,相当于为国家多贡献了94亿斤粮食!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产量,其中,辽宁数据亮点频闪!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今年,辽宁粮,为何如此优秀?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农村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为您解读。
1、政策。辽宁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辽宁省将粮食生产目标作为重点指标,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考核、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粮食生产督查激励。制定印发粮食油料生产行动方案等文件,在春耕、夏管、秋收等关键阶段适时启动日报制、周报制,及时调度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先后10次派出46个工作组实地调研指导,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督促落实重点工作。
2、投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财政厅等部门落实省部会商事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同比增加4.48亿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同比增加1.46亿元,生产者补贴资金同比增加0.95亿元。提早发布政策信息,释放政策信号,制定印发政策文件,定期调度通报,推进政策落实。向农户发放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三项直接补贴资金87.21亿元,惠及农户1496万户次,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3、耕地。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96万亩,全面提高亩均投入标准。二是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制定印发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组织17个典型黑土区重点县推进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等重点措施落实。
4、科技。一是推广优良品种。遴选发布适宜不同区域的优良品种72个,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活动165场次。二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介发布主推技术27项,制定发布水稻、玉米等技术指导意见8个。实施“一喷多促”1974.9万亩,项目地块玉米增产3.1%、大豆增产5.6%。落实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10个,开展粪肥还田7.1万亩。三是突出示范引领。落实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区40.62万亩,打造出一批“吨粮田”,创当地单产历史记录,项目区亩产同比提高310公斤。落实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14个,开展高产稳产技术攻关试验和示范推广,项目区亩均增产达到10%。
5、装备。加快推进大型大马力和高端农机装备应用,新增大马力拖拉机5552台、高性能免耕播种机5219台,均为上年的2倍。新增农机具13.65万台套、创历年新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以上,其中玉米、水稻分别达到94.02%和98.56%。持续推进规模化生产,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示范“三级联创”等政策支持,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深化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全省粮食生产托管服务达到3545万亩次。
6、防灾。提早做好救灾种子储备,提前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通知18个。针对辽西阶段性干旱,指导抗旱浇灌342.6万亩、中耕铲耥472.5万亩、追肥149.0万亩、毁种5.9万亩。省气象局出动飞机50架次、发射火箭弹2393枚,人工增雨16.47亿立方米。省水利厅组织大中型灌区供水37.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600.4万亩。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发布病虫预报信息13期,建设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75个,实施应急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380余万亩次。督促保险机构规范承保理赔,引导保险机构主动投入防灾防损费用3334万元,发挥农业保险的防灾减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