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免耕播种土地平整肥沃,一株株玉米苗嫩绿茁壮,生机盎然。
“‘梨树模式’效果非常好,过去种一季玉米,地要反复整、压4次,破坏黑土层。今年,使用新型免耕播种机不用压地、旋地,一次成型,秸秆粉碎烂了之后地不干,保墒通透性好,出苗率还高。”胜利乡世远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文明对记者说,原来机器一天耕8垧地,这台机器能干到12垧,一垧地节约成本1000多元。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2008年,中国第一台免耕播种机在梨树县“开工”,黑土地保护工作由此正式展开。2022年,“梨树模式”提档升级,打造了更加节本增效的“4+2梨树模式”升级版,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具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今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会同四平市亿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工序一次作业的新型免耕播种机,在梨树县全面推广使用。
“机器将秸秆归行机、条带旋耕机和免耕播种机集合到一起。”站在新设备前,四平市亿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苗权向记者逐一介绍,在拖拉机前端安装的秸秆归行机,将播种带上的秸秆清理覆盖到休闲带上;拖拉机后部安装的耕整地部件,对播种带进行深松、整地、深施底肥;耕整部件后部的播种机,在进行播种的同时,还可进行滴灌带铺设。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针对秸秆覆盖会使部分土壤温度回升变慢,连续免耕造成部分地块土壤紧实度增加影响播种质量,先条耕后播种导致部分土壤紧实度增加和播种期失墒,不利于作物出苗和生长等问题,研发人员持续攻关,得到妥善解决。
“整个设计都是针对保护性耕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研发。机器采用电控电驱,保障排种、排肥精准化。”谈起这套新农机的开发,苗权如数家珍,为提高化肥利用率,通过安装两苗三肥部件,确保苗两侧都有肥料供应。为保证作物出苗率和生长整齐度,在压底格部件设计上,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同时,免耕机上安装光电传感器,实时监测落籽状态。
农机“换装”变革带来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今年,我省全面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广“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3500万亩,出台2023年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技术指引,按照“多覆盖、少动土”基本原则,主推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宽窄行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原垄耕作、秸秆覆盖条带耕作4种技术模式,免耕播种机达到5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