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鞍山市农业机械化有了巨大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已经步入中期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改革土壤耕作制度,鞍山地区农业平均每年增产粮食12.5万吨,农民平均每年增收6000多万元,农村平均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3万多人,从事二、三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造就了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业机械化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央连续几年实施了购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朋友的积极性,农机事业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为125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47%。拥有各种型号拖拉机17103台、34万千瓦,分别增长28%、42%;机引农具31056台套,增长91%;林、牧、渔业机械1372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2.88万千瓦;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10948台套。农机年经营总收入65803万元,增长86.2%;农机年经营纯收入26049万元,增长53.5%。2009年购置水稻插秧机376台(其中高速27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79台、水稻联合收割机40台, 插秧机保有量已达100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16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50台。全市每年可完成机耕整地作业320万亩,机械播种240万亩,机械收获6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60%,增长十五个百分点。
二、农业机械化成就了农民的致富梦想
2009年农机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以往有大幅度增加。国家已投入鞍山市农机专项4000万元,省财政投入490万元,市财政投入445万元。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农民得到更多和实惠,我们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2002年至今7年三级累计投放资金近1亿元,拉动农民投入4亿多元。近4年农民购入享受补贴的农机具7198台(套),3100户农民得到各级政府补贴7626万元。
鞍山市市先后争取到省和国家全程化项目、保护性耕作项目、优质粮项目、农机装备结构调整项目、合作社建设项目、粮食烘干项目等无偿投资扶持项目。今年在保持去年3个项目县的基础上,又拿到全省5个山区经济作物项目中的1个。
鞍山市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出“政府补贴+农机信贷+全额贴息+农民自筹”的破解资金难题的新途径,得到省政府的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倍受农民欢迎。
为了破解长期以来农机投入资金不足难题,确定把突破口放在强化农机信贷上,2006年初农财信三方联合出台信贷购机新政策。对价位较高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玉米联合收割和大马力拖拉机在实施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将信贷、全额贴息和农民自筹资金组合起来。通过将贷款期限由一年增加到三年,贷款额度由1千元增到10万元,贷款利息由贷款者自付调整为市财政全额贴息;实行产品生产营销单位承担经济责任,或农民资产抵押方式与金融部门签订信贷购机协议;农机部门配合信用联社做好贷款农机户的选择推荐。这样,一个以补贴资金为引导,以信贷为牵动,以贴息为补充,以农民自筹投入为主渠道的新的多元投入初步形成。
截止到2009年,累积实现贴息信贷资金831万元,累积财政贴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