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黑土地如何重生
吉林省农科院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大科技创新探析
作者:吉林日报 孙翠翠 实习生 吕婵婵    发布时间:2020-12-08 【字体:

有这样一组数字令人振奋——

东部: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03个百分点,玉米产量增加8.9%,化肥较常规减施11.3%。

中部: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03个百分点,玉米产量增加10.1%,化肥较常规减施15%。

西部: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02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3.1%,肥料利用效率提高30.2%,增产31.9%。

这是我省黑土地保护成果的最直接体现。

省农科院连续数十年坚持探索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填补了领域空白,荣获国家大奖,逐步完善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多套技术模式 确保黑土地在保护中提升

省农科院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土壤资源调查,到60年代开始的土壤改良治理利用研究,再到80年代创建的我国第一个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基地,每一项科研上的进步,都为今天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安县,省农科院开展的“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模式试验”让顺民心农业专业合作社150多公顷黑土地,逐渐恢复着肥力,先进的增产技术让合作社每年的产量都比普通农户更高。

“秸秆全量还田”+“半干旱区玉米减肥减药”+“可降解地膜”等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系列技术,因地制宜,相互补充,形成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丰产增收集成技术,不仅让乾安县赞字乡的农户获得18年连续丰收,更让原本板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

秸秆还田是保护黑土地重要措施之一。在东北,天气寒冷、秸秆腐解慢、秸秆还田耕作质量差,一直是制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瓶颈。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提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原则,根据不同类型区建立了3套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在非水土流失区采用深翻还田与条带覆盖还田相结合;在半干旱风沙区以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还田为主体;在冷凉湿润区的平川地采用深翻还田与秸秆粉耙还田相结合,山坡地采用粉耙还田方式,打破了东北秸秆还田难的技术困局。

这3套技术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了土壤有机质数量与质量快速提升,阻控了土壤退化,确保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提升。

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黑土地保护的核心要义。截至2020年,省农科院创新了多套高效丰产技术与黑土地保护技术的科学集成,针对不同地区,示范推广了13套农民容易操作的技术模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绿色增效的有机统一。

黑土监测为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支撑

12月,国家土壤质量公主岭观测实验站的科研人员正在对不同管理措施下的农田土壤性状、肥力、墒情、田间生物群落等进行研究与监测分析,为提高黑土耕地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国家土壤质量公主岭观测实验站依托省农科院建立,至今已有44年的历史。据介绍,这个起始于1977年的监测基地填补了东北黑土长期监测试验设施的空白,监测基地的建设对推动黑土区土肥研究工作,提高科研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由省农科院牵头,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的相关科研人员加入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科研团队当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这支科研队伍已经由当初的十几人,扩大到现在的200多人。

目前,我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整体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

2019年,历时30余年持续攻关,由省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黑土地玉米长期连作肥力退化机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创建及应用”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东兴隆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这是“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地力提升耕种技术模式”为他们带来的效益。

在东北,黑土地总是要与粮食产量连在一起。对于吉林省,玉米单产连续高居全国之首,早已不是新奇事儿。2006年至2014年,省农科院连续5次创造了我国雨养条件下玉米超高产新纪录,并保持至今,最高产量达1216.6公斤/亩。随着各种技术集成的不断推广,吉林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实现双提升。

多年来,省农科院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研究成果30余项、专利15件,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两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共赢,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近年来,省农科院提出了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在东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4248.6万亩,实现玉米增产488.3万吨,实现增收59.17亿元。


秋去冬来,吉林大地上一排排浓绿的玉米,正变成金灿灿的籽粒,保障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黑土之上,农业科研的脚步,从未停歇。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