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耿新翠的微信头像是张风景照,照片里层绵叠翠的青山,一望无际,那是宣汉县龙泉乡,是他们对口扶贫的地方。
从河南到四川,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博士耿新翠,就是宣汉县通过“园区人才工程”引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从进入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至今6年时间里,她从事灵芝盆景培育、菌种制备、品种选育、野生菌分离培养、粮菌高效复合模式试验示范、食用菌栽培技术指导等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耿新翠的建议就是关于山地农业发展,在她看来,山地农业发展需要在“机械化”和“精细化”上下功夫。
“在长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山区贫困落后主要在于劳动生产力低下,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机械化水平不高。”耿新翠解释道,调整田块、加大农业生产道路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土地集约化、粮食种植模式和农业经营方式问题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山地农业的发展也要打开思路,走出一条“农业+”的精细化发展道路。例如,“农业+旅游”“农业+养老”的精细化发展方式就能够吸纳农村妇女劳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需要更多人才的引进。以耿新翠所在的达州为例,2012年前,达州各类“高精尖”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 1.4%。但 2012 年开始,达州市启动实施“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以重奖向全国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
“乡村振兴真的太需要人才了。”这些年,在耿新翠身边,有扎根留在了田坎儿的高精尖人才,也有没待多久就选择离开回到城市的精英,对此,耿新翠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留住人才需要的是专业对口和诚挚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