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秋”生产即将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我们在玉米主产省山东召开全国玉米机收暨“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刚刚召开的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和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精神,研究分析当前玉米机收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部署做好今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
今天上午,大家参加了全国玉米跨区机收启动仪式,考察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的作业现场,参观了我国著名的农机制造企业——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公司。在下午的座谈会上,12位会议代表和专家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既有形势分析,又有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我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会议在山东召开很有意义。山东是全国的玉米生产大省和农机大省。从“十五”起,山东省将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和主攻方向,不断增加投入,加强示范引导,推动了全省玉米生产机械化全面快速发展。去年山东省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2.67%,其中玉米机收水平为53%,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今年预计再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70%,机收面积有望突破3000万亩,成为全国玉米机收第一大省,创下了发展玉米机收的“山东速度”,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收获机械化。山东省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总结推广,很多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机械化问题。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视察农业农村工作时,要求进一步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步伐。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又好又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温家宝总理还亲临生产一线,并亲自驾驶拖拉机播种夏玉米。7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并确定了“2020年玉米机收水平达到50%”的目标。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也明确要求,要深入研究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油菜播种收获、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争取早日有所突破。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和部领导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殷切期望,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民以食为先。吃饭问题始终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已连续6年获得丰收,但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趋势没有改变,维护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亿多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0%左右。稳定玉米生产面积,对于实现粮食总产1万亿斤的目标至关重要。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当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转移步伐加快,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家里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有人称“386199部队”,已经很难满足“三秋”时节玉米抢收的要求。收获是玉米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但机械化程度最低,成为制约玉米扩大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人工收获一亩玉米,加上处理秸秆和运输,至少需要5个工日,农民非常辛苦,雇工成本也很高,迫切需要机械化的手段来改善生产条件。1台玉米收获机能替代70~80个劳动力,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每亩还能节约生产成本40元左右。玉米机收水平提高了,还能够有效地加快玉米收获的进度,预防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为下茬作物的播种赢得宝贵农时,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达到“抢农时、防灾害、促丰产”的效果。实践表明,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是稳定玉米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二)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据统计,目前我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4亿,加上在本地非农就业的农民工,总量超过2.25亿。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出打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9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以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使得农民有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在玉米主产区,如果收获机械化水平上不来,很多农民工在“三秋”时节就得赶回老家参与抢收抢种。这样既不经济、也耽误功夫,还有可能丢掉来自不易的打工机会。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让农民工“出得去”和“稳得住”,稳定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还能够有效增加农机手的作业收入,带动农机运输、销售、维修等农机服务业发展。山东省参加跨区作业的玉米收获机的台均作业收入达到3.6万元,全省农机服务总产值达到42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促进外出务工农民稳定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已确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2009年我国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9.13%,距离发展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找准薄弱环节,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从玉米生产全过程来看,机耕水平达到了83.5%,机播水平达到了72.5%,机收水平仅为16.9%,可以说,玉米耕整环节和播种环节的机械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最低,是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机收是制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颈”,绕也绕不过去;是发展的“短板”,影响了机耕机播水平的全面提高;是最后的“堡垒”,一旦攻克,就实现了玉米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实践表明,如果不解决玉米机收的问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202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提高玉米机收水平,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我们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树立决战决胜的思想,下决心打一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攻坚战”。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
农业部高度重视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几年来,我们都将发展玉米机收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加大推动力度。2005年首先在山东、河北两省开展了玉米收获机械补贴试点,如今玉米收获机械补贴已经扩大到了全国。2007年首次开展了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至今已累计在全国玉米主产区建立了61个示范县,明年还将新增示范县20个以上。2007年首次召开了全国玉米机收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至今,我们已经连续4年召开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由此可见,我们推进玉米机收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也强化了玉米机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示范推广,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展玉米跨区机收作业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刚才大家交流的情况来看,我国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面临许多有利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玉米收获技术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先后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推广机构、生产企业等联合研发和攻关,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发生产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收获机械。拨禾星轮、螺旋分禾器、不对行割台、液压驱动底盘等新部件相继投入使用,形成了悬挂式、自走式、小麦玉米兼用型三大产品系列。天津富康研发了不对行玉米收获技术,郭玉富因此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