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始终把生态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把好准入关、治理关、监管关,从而做强生态产业发展引擎,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开原市位于松辽平原中段,有耕地面积133.5万亩,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0万亩左右。为切实做好粮食作物的绿色生物防控,今年6月至7月间,这个市在开西平原14万亩水田首次实施了直升机喷洒农药统一防治水稻病虫害作业,1.8万亩水田实施赤眼蜂、性诱剂、杀虫灯防治水稻二化螟,极大促进了开原全市大米品质的提升。目前,开原市西部平原的水田已成为辽北最大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和全程机械化。
同样,得益于绿色发展的还有榛子产业。截至目前,开原市榛林面积已达25.8万亩,预计年产量约946万公斤,年产值约5.67亿元。
开原市众鑫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开原市众多榛子合作社之一,生产的榛子因为口感好、绿色无公害,备受市场青睐,吸引了大量客商洽谈购买。用合作社理事长朱凯的话说,这些年,他带领榛农紧紧盯住榛子生产质量不放松,在统一购销和技术扶持方面更是丝毫不敢大意,全力保证榛子的绿色品质。今年对于众鑫榛子合作社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合作社采取茶园式管理,榛子亩产由350斤增加到400余斤。
蓝莓产业也是开原市的一项生态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市形成了以林丰乡为中心,辐射周边十余乡镇的种植格局,近千人因种植蓝莓脱贫致富。
“我们村里大部分农户在种植蓝莓,很多人已经过上了有车有房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市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东风,我们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现在全乡蓝莓栽植面积达到1300亩,主要栽植北陆、北蓝、蓝丰等几个品种,其中以北陆品种为主”。开原市林丰乡的蓝莓种植户贾志强介绍说。
开原市林丰乡蓝莓专业合作社社长杨文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全乡产蓝莓鲜果130吨左右,平均价格每斤15元,年销售额达到390万元。明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1000-1500斤;新栽植果树100亩,两年后可见果。全部进入盛果期后,全乡年产蓝莓鲜果可达700吨左右。
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农业收入,念好农业“致富经”,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开原市很用心。今年以来,开原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精心布局生态特色产业,将在国内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良好声誉的“开原大米”“开原大豆”“开原榛子”“开原蓝莓”以及彩色苗木等特色产业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积极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开原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到3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1.9万亩,占全市耕地果园总面积的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