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宗锦耀:推进科技进步 培养创新人才
——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9-20 【字体: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我谨代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和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农机化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为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农机化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平台,在我国农机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很强的号召力。学会成立近五十年来,在开展农机化学术交流、推动自主创新、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先进技术、组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咨询、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会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机化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促进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为推动我国农机化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劳动力数量结构变化的趋势,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迫切需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大力普及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和装备,推进水肥药种等农业投入品精准化使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适应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多种服务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组织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推动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年轻一代的农民十分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业机械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很快,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农机化作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今年年底,预计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将达到52%,农业生产正在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向农机作业为主的根本性转变。但与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农机化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机化水平总体还比较低、农机装备结构不够合理、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等方面。
 
    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扶持政策以及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新要求。《意见》的制定实施,表明了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意见》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我们要以《意见》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更加繁重。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衷心希望中国农机学会在推动我国农机化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的作用。
 
    第一,要围绕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战略研究。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优化布局结构、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等多项重大理论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学会广大会员长期工作在农机化科研、教学、生产、推广一线,情况熟悉,业务精通,视野开阔,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依靠力量。希望学会能更好地组织有关专家,着眼我国农业机械化长远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问题,认真总结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勇于提出农机化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大举措,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献良谋、出好策。
 
    第二,要主攻薄弱环节,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农机化发展中还存在装备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主要粮油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仍然缺乏成熟可靠的机具,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长期滞后,主要农机装备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节能减排水平落后。希望学会能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和分科学会众多、联系产学研单位广泛、学术精英荟萃的优势,团结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我国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坚持自主创新,继续刻苦钻研,积极施展才华,勇攀科技高峰,为早日攻克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的诸多瓶颈环节、全面提升农机化科技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要坚持尊重创造,努力培养优秀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国农机学会拥有团体会员130多个,集中了行业内最主要的科研、教学、生产、推广机构;拥有个人会员12000多名,荟萃了众多产学研推管等方面的佼佼者,在培养和造就优秀农机化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学会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学术交流、科技奖励等活动,积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形成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大力倡导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和综合交叉研究,同时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科技人员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大力倡导情系三农、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淡薄名利的团队精神,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农机化科技人员紧贴农业生产实际、围绕服务农民、结合区域特点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第四,要把握良好机遇,不断深化国际合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农机学会在推进与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电子刊物和亚洲农业工程学会总部先后落户中国,我国一些知名农机专家陆续在国际农业工程学术组织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职务,国际农业工程学术研究重心向中国倾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机遇。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深刻分析国际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势,牢牢把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动权,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重大科技需求,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要深入开展国内外农机化学术交流,积极搭建国际农机化科技合作平台,大力宣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产品扩大出口。加强智力引进和对科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境外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外向型学科带头人和专家队伍,为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创造条件。
 
    第五,要推进制度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是保持学会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保障。要以制度创新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要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及时增加或调整学科分会或专业委员会,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内容。要积极发展新会员,把符合条件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吸收到学会中来,为他们创造广泛交流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会,照章办事。要实行民主办会、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广大会员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学会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学会工作,大力支持学会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一定会在推动农机化科技进步、造就农机化优秀人才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孙政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进步之路 努力开创农业科技进步新局面 (2009-10-22)
· 回良玉强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健全基层推广体系 (2009-10-22)
· 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009-11-05)
· 全国农机化科技交流活动即将展开 (2010-03-25)
· 秋粮科技抗灾夺丰收技术要点之一:玉米和水稻促早熟 (2010-09-01)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