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典型经验 >> 正文
从石刻“大师”到农机大户
作者:重庆农机    发布时间:2009-09-16 【字体:
       吴六原名吴福胜.今年42岁,家住巴南区南彭镇巨龙桥村8社,左邻右舍的人都叫他吴六,久而久之.吴六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但已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叫吴福胜。

       吴六做庄稼是一把好手,外出打工又练成了多面手,特别是在某发动机厂打工期间,又学成了侍弄机器的能手。但是,他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主要原因还在他是一名真正的石刻“专家”,他的得意之作是为某顾主雕刻的一副墓碑,当时讲好价格是2万元,可当作品完成后,顾主感叹其手艺,主动给他增加了3千元。就此成了当地人口中的“石刻大师”,正是这个吴六现在家里拥有了3台微耕机、1台拖拉机、2台小型联合收割机,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

        吴六2005年以前都在外地打工养家糊口,但是,每次他外出打工回家,眼见家乡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而家乡庄稼地不少荒芜长草,更多的是粗耕乱作,敷衍了事,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加上外出打工辛苦也挣不到多少钱。于是他下决心于2005年毅然回家务农,农忙时做庄稼种粮食,农闲时在街上自己租门面做手艺,种粮挣钱两不误。

       他首先购买了一台微耕机,为此还借了一笔钱。除自己承包地用这台机器耕作外,也用这台机器帮助左邻右舍耕田耕土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于他头脑灵活,又有侍弄机器的基础,使用起耕作机得心应手。而且帮助别人耕田犁土时力争做到让用户满意。荒芜多年长满一米多深的杂草的田,牛是耕不出来的,外地机手不愿来,但只要找到吴六就好办了,他耕一遍不行耕两遍,两遍不行再耕第三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同样每亩收费80~100元。于是,找吴六用机器耕田的人越来越多,他只得又买了一台耕作机器,可是两台机器还是不够,他又买了第三台。他说,现在买机器很划算,国家补贴多,只要肯干,10多天就能收回成本,在他的带动下,吴六所在的合作社这两年已新增了10多台耕作机。大大缓解了当地劳动力和耕牛越来越少的问题,老社长杨育言夸奖他真的是为本地的农业生产带了个好头。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敢的,也是聪明的,但那得需要足够的勇气。吴六今年就当了一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从经销商处购回一台渝产小型联合收割机。当时,除老社长外,没有一个说他是聪明的人,说他搞机器疯了大有人在。然而看似老实巴交,实则精明强干的吴六自有他自己的小九九。当地由于地形限制,大型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来不了,一到秋收季节,大量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得不回家收割,不但花费往返路费,淘神费钱还有可能丢了在外面找好的工作。自己从借钱买第一台耕作机到现在发展到3台,而且还买了多功能拖拉机,耕田犁土和运输问题是解决了。要是把收割问题解决了,不是更好吗,既可以增加自家的收入,又为左邻右舍解决困难,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吴六开着自己的拖拉机拉回了第一台联合收割机。今年8月9日,当地水稻秋收开始了,他把收割机开进了自家的田里,根据到生产厂家和在说明书中学到的知识,认真操练起来,可以想象,一开始还是很吃力的,但是他凭着一腔对农业机械的热情和在外打工学到的机械知识,加上区农机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很快掌握了操作技术,可以正常使用机器收割了。于是他的收割机就开到了其他村民的稻田里。大受当地村民的欢迎,几天下来,找他收割的村民太多,完全应付不过来,于是他又开着拖拉机连夜买回一台联合收割机,因为通过这几天的实习,他二十岁的儿子也学会了收割机操作,甚至比他自己还操作得熟练些,他完全可以放心让儿子也开着收割机为村民进行“有偿服务”了。

       当笔者问他今年的作业和收入情况时,他充满信心的说:由于这东西和开车开拖拉机一样,需要培训和熟练,如果开车、开拖拉机不培训、不练习,不出问题才怪。我开始时也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才基本掌握了要领,一台机器今年只收了30多亩,一亩只向村民收120元,除了油费,还没找回成本,相信明年就好了,当然也希望生产厂家完善和改进机器的可靠性,提高质量,让我们用起来能够得心应手。他表示,明年还要增加两台收割机,请两个机手操作,一来机器多点可以互相照应,万一有机器出故障可以马上调另一台去应急,主要还是周围要求机器收割的村民太多了,机器少了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当笔者向村民了解机收情况时,村民都表示机收很好,一些在冬水田里手工挞谷的村民羡慕的说,要是那机器可以下冬水田就好了。一户熊姓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他说:他去年2.6亩水稻请人工收割除自己一家五口帮工不算,光支付给雇工的工资和伙食费等,足足花了650元,而今年请机器收割只花了300元,而且提前一天就收完了,机器收割太划算了。

       吴六在农机化工作中做出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市、区农机部门的肯定和支持,9月1日,市农委副巡视员邓光友和市农机办综合处、监管处有关领导到巴南区检查指导工作时,特意去看望了他,并勉励吴六继续努力,希望他在农机部门的支持下,不但要搞好机耕机收,还要搞好机械化插秧,争取在当地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对此,吴福胜表现得信心十足。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机手致富的先行者--记邹城市长旺农机合作社社长、农机大户步长旺 (2009-10-23)
· 鞍山台安县农机大户引领农业现代化 (2010-03-26)
· 鞍山水田农机大户总结机械插秧的好处 (2010-04-08)
· 辽阳:农机大户“整机”待发 (2011-04-20)
· 农机大户的“生财之道” (2013-12-05)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