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2月15日电(记者陶冶)初春时节,田野上传来好消息。记者近日在“中国榨菜之乡”重庆市涪陵区农村采访时看见,70多万亩青菜头喜获丰收,正进入采摘季。据介绍,作为“国民下饭菜”的涪陵榨菜制作原料,此次丰收的青菜头预计将给当地带来增收超过2亿元。
元宵节刚过,涪陵百胜镇八卦村村民王大娘就开启了“全家总动员”:在王大娘家的十多亩青菜头地里,一家老小正在进行紧张的收割工作。“收成还不错,成色和产量都超过了预期,1亩地收入差不多3000元。”王大娘拿着刚刚摘下的青菜头,脸上堆满了笑容。
王大娘的青菜地仅仅是当地青菜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2016年,涪陵区青菜头年种植面积达到72.2万亩,总产量超过150万吨。今年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达到72.4万亩。
一个地区,为何会如此“钟情”一种蔬菜?秘密就藏在“变身”之后的青菜头上:作为重庆的一道名片,以青菜头为原料制作的涪陵榨菜早已驰名中外。由此衍生出的涪陵青菜头种植、加工产业已发展成为涪陵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种植哪种蔬菜,对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收入几何,青菜头对老百姓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涪陵区榨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青菜头收购均价为820元/吨,比2016年增加150元/吨。按照这一价格,今年青菜头销售收入预计增加2亿多元,人均青菜头销售收入将增加290元左右。”
就在王大娘一家人田间忙活的同时,记者在涪陵区马武镇的一处晾晒现场看到了另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正三五成群将收割下来的青菜头用线串起,搬运到木架上进行晾晒。挂满青菜头的木架,看上去就像一片绿色的瀑布,在早春的巴渝大地尤为显眼。
事实上,晾晒是青菜头收割后,用以制作涪陵榨菜前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之后,达到晾晒要求的青菜头会被陆续送往遍布在涪陵各地的37家榨菜生产企业,美味可口的榨菜成品也将在那里“出炉”。
统计显示,近年来,涪陵青菜头种植、加工分别带动16万农户、近1000户加工户、37家榨菜企业以及常年7万余人的增收致富。
2016年,涪陵青菜头销售纯收入达10.45亿元,榨菜半成品加工销售纯收入达2.2亿元,榨菜全区带动务工、运输等纯收入2亿元,全区人均榨菜纯收入达2173.78元,实现产业总产值85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