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农机合作社发展迅猛,共有306家,入社社员达4813人,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助推着全市农机化的发展。
一是成为促进全市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力量。2016年,我市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4%,其中机耕水平达到96%,机播水平达到90%,机收水平达到62%。农机合作社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耕、种、收作业面积543万亩,约占各项作业面积的40%,水稻机插完成28.7万亩,水稻机收完成32.4万亩,玉米机收完成61万亩,分别占全市的54%、60%和19%。拥有各类农机具11564台(套),其中水稻插秧机1249台,水稻收割机288台,玉米收割机439台,分别占全市拥有量的38%、55%和24%。
二是成为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机具使用的先行者。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综合技术能力逐步提高,深松整地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率先在他们中展开,据统计,农机合作社承担了40%的作业任务,为我市完成省农委各种项目提供了可靠保障。另一方面,我市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在于实现植保机械化,由于植保机械价格昂贵,一般农机户买不起,农机合作社利用资金优势,引进植保机械,成为我市实现植保机械化的先行者,全市农机合作社拥有735台植保机械,约占全市植保机械总量的80%,其中北镇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拥有的7台水稻植保机械价值223万元,机械化植保作业面积3多亩。
三是成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生力军。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田抛荒现象严重,特别是季节性抛荒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农机合作社先后将农民不愿意种植或抛荒的土地流转过来,利用机械化种植,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效的减少了农田抛荒面积,同时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全市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22.4万亩。
四是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头人。随着农机合作社作业能力增强,订单作业、土地托管作业等新的服务方式层出不穷,部分地区的农民基本把土地全部交给农机合作社,自己外出打工,改变了“农民靠地吃饭”的局面,实现了“种地不下田,到秋就拿钱”的愿望,这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今年我市农机合作社完成订单作业128万亩,完成代耕代种作业34.6万亩,实现作业收入2.9亿元,解决了6500多人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