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代帝王李世民告诫皇子“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千古名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传世名言,以公廉刚直著称的北宋名臣包拯以“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训诫后人。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的家庭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都应该被深刻的家训所指引,它不一定囿于一定的形式,但它一定深深根植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中,指引着一代代人。
按照义县纪委关于征集“家规、家训、家书”和家训故事活动安排,有幸与义县农机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洪林同志聊起了他的家训。谈起家训,王洪林同志深有感触,一个个关于他的家训故事娓娓道来。
“我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从教一辈子,与母亲共同养育了我们六个儿女。他们把‘积德行善、孝顺仁慈、坦诚相待、自强自立’立为家训,记得从懂事起,父母就经常教育我们‘百善孝为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我们‘公家的东西不能动,别人的便宜不能占’。因为家里姐妹兄弟多,父母还经常把我们叫到一块,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要‘坦诚相待’。父母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他们特别孝顺老人,与兄弟姐妹和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而且父亲特别关爱班上的贫困学生。我在家排行最小,在生活等各方面虽然受到父母偏爱,但父母在德育教育上绝不含糊。”就是在这十几年的家庭生活中,“积德行善、孝顺仁慈、坦诚相待、自强自立”这16个字家训深深印刻在王洪林同志的心中,工作后,这16个字也无时不伴随他前行。王洪林同志先后在石佛堡、前杨和地藏寺乡工作,他把无限的关爱无私的献给了弱势群体。地藏寺乡原治山大户关振先,年过六旬,年老多病,独自生活。王洪林不但动员社会力量给予帮助,而且把关振先确定为自己家里的义务扶持对象。每年他都带着老伴,拿着米面油和一年四季的衣物去他家里探望,让这位昔日的治山大户生活无忧、老有所依;前杨乡的小山沟里住着一对年过80的孤寡夫妇,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自掏腰包,给老人送去大米白面,而且他叮嘱街坊四邻,多多关照老人,有什么问题,及时和他联系。王洪林同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不胜枚举,来到农机局这两年,他也不忘关怀农机系统干部职工,有一对农机职工夫妻卧病在床,除了以单位名义去探望外,他还自掏腰包,看望这对夫妇。
王洪林同志坚持农机自信、守岗敬业的精神更是令人折服。2015年,他到农机局就职时就已经58岁了,但对待工作他“不用扬鞭自奋蹄”,把“精气神”用在农机事业创新发展上,为扭转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局面,他以上率下,培养了一支过硬的信息员队伍。2015年,义县农机系统全年在锦州市农机化信息网发表信息476篇,仅他个人就采写信息217篇,分别获评锦州市集体和个人“双标兵”。
“积德行善、孝顺仁慈、坦诚相待、自强自立”的家训不仅被王洪林同志自身积极践行并传承给了他的子女,它也正在影响着农机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成为打造廉政农机、推动“道德义县”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