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才为依托,因此人才的培养是农机合作社能否做大做强的命脉。目前,我市农机合作社在人才培养中存在断档现象,这种现象需要亟待解决。
一、强化以人为本观念,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农机部门要切实纠正转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管不着,也没法管”的观念,积极探索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改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的选拔任用方式,逐步推行聘任制和竞争上岗,把选择合作社经营管理者的权力还给合作社和市场。
二是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信息库,对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入库管理,建立业绩档案,全面记录经营业绩,定期向社会公布,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
三是逐步实行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持证上岗制度,让经营管理者在市场的风浪中经受考验,不断成熟。
二、健全培育机制,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目前的农机合作社的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八九十年代发展成长起来的,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和现代管理知识培训,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导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帮助他们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从粗放到有序,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转换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一是拓展培训的深度。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应逐渐提高对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质量和档次,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扩大信息量很有好处。同时,要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经营者进行学历深造,有计划地选送一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
二是注意培训的层次性。要根据经营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素质的高低,农机合作社经营规模的大小,实行分层次的培训。对一些规模大、管理上一定层次的重点骨干农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可请国家、省级专家学者讲授经济形势、经营方略,对一般的农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可请省市级专家讲座,分出层次,不要搞“一刀切”。
三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训的同容要根据农机行业的特点,结合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切中培训对象的“兴奋点”。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做到“有所学”与“有所不学”,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是讲究培训的时间和方法。首先培训必须坚持“短、频、快”的原则,以每月半天、一天为宜,方法上可以采取专家讲座与相互交流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其次,组织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学习外省、市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了解行业国际国内信息,同时也能使经营管理人员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自加压力,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再次,可以加强农机合作社与地方高校的联动,每年有计划地向农业高校选派农机合作社人员进行进修,进修结束后颁发资格证书,使其在理论水平上更进一步。第三完善对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倡导和激励农机合作社经营者树立事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一是建立优秀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者评选制度,充分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二是推荐经营业绩突出的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者评选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三是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给予必要的奖励,激发他们继续做大做强的积极性。第四要创新培训方法,推出以比带培、以赛代练的模式,以知识竞赛、现场操作比赛等方式,带动农机合作社学习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操作技能等促进合作社发展的知识,让他们在多样的培训模式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