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和膜下微滴灌灌技术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质地、不同作物田中,经过试验,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省药、省工、增产、增效的特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经济效益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可实现节水30~50%;可节省机耕费20~30%;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提高5~7%,大田作物增产15~20%,蔬菜等经济作物增产50~100%;可节肥20~40%,省农药10%以上。同时可以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社会效益使农业生产中农学、农机、轻化和水利等资源优化配置,以滴灌和喷灌为节水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采用了膜下滴灌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管理定额,扩大了经营规模,降低了产品成本,使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总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生产力水平,是干旱地区扩大种植规模、实施精准农业、促进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3、生态效益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可节水30~50%、节肥20~40%、省农药10%以上,水肥药利用率高,有效避免土肥流失,减少了过量水肥药对土壤、环境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可改良土壤,有利于绿色农业生产,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农作物抗灾能力。①滴灌水流可使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低盐区,有利于增强作物抗盐碱能力。②由于膜下滴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灌水、施肥通过管道直接施于作物根部土层,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利于防治作物病虫害。③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膜下滴灌技术已形成了可控制的作物生产,改善了作物初期生长小环境,使得植株生长壮、抗灾能力强,如2014年我地区突发性降温,致使地面灌溉作物大幅度减产,而膜下滴灌作物减产就少的多,有利于残膜的回收,减轻对土壤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