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首批中央购机补贴资金共6亿元,截止6月底,补贴资金已落实5.91亿元,进度达98.5%。为保障购机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山东省农机办围绕农机化发展重点及购机补贴重点,从产品鉴定、质量调查、投诉监督、市场监管、售后服务及教育培训等方面,多措并举,进行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强化质量管理。
一、提升鉴定水平,严把产品质量鉴定关口。一是加强鉴定站检验能力建设,提升鉴定能力。先后投资120多万元,改扩建了试验室,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通过省级鉴定能力的农机产品由原来的十大类56种产品扩大到十四大类123种产品。二是健全完善推广鉴定工作规范,严格鉴定程序。先后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规范》、《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请受理暂行规定》等鉴定工作程序性文件,提高了推广鉴定申请受理条件,规范了鉴定实施、技术档案管理、证书审批发放等工作程序,保证了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公正、公开和科学、高效开展。
二、开展质量调查,实施重点监督。围绕山东农机化发展重点工作及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机具建立质量调查机制,督促生产企业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在过去连续4年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今年根据农业部的部署要求和全省农机化工作总体安排,在对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进行质量调查工作的同时,重点组织了保护性耕作和经济作物机械的质量调查。另外,还根据农业部的有关部署安排启动了农业机械产品安全质量检查、部级推广鉴定有效期内监督检查和卷帘机重点检查。
三、健全投诉网络,搞好投诉监督。围绕补贴机具质量管理,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投诉监督力度。一是制定印发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及《山东省农机投诉工作管理规定》,出台了10余项投诉受理工作规范。二是全力推进农机投诉受理体系建设,努力做到组织机构、办事人员、受理场所和办公设施“四到位、四落实”。目前全省已设有1个省级、16个市级、110个县级农机投诉机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农机质量投诉受理体系。三是发挥整体优势,协作配合。打破区域限制,以补贴机具为重点,按照就地就近和便捷高效的原则,对农机投诉及时受理。
四、加强名优引导,搞好市场监管。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实施科学引导与监管,积极探索建立质量督导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在每年的“3.15”期间和“三夏、三秋”重点季节前,把农民消费维权宣传咨询和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举办农机作业演示会、现场咨询服务等活动,提高农民对机具的认知能力。二是扶优倡优,深入开展“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山东省第四届“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活动,让农民群众选出自已满意的农机产品。三是开展农机打假护农活动。针对春耕、“三夏”、“三秋”等农业生产重点时节和购机补贴工作的实施,集中力量对补贴机具销售较多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查制假售假行为,有效净化农机市场。
五、强化补贴环节监督,保障有效实施。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经销与交货环节监督,有效保障补贴工作实施。在补贴机具经销环节,对经销商实施资质监督。由省级农机部门统一确认公布,各级农机部门进行政策监督。在供货衔接环节,实施供货确认监督。补贴对象持《山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协议》进行购机,办理购机农户、供货商、农机部门三方签字确认的供货手续,由县级农机部门对供货过程实行全程监督,保证了机具购销合同的真实有效,保障补贴工作有序开展。
六、依法监管,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一是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发文严格贯彻实施国家新的《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同时,按照《山东省农机化促进条例》的有关条文,规定对购买大型、复式农业机械的农民由生产企业免费进行操作培训,售后服务由“三包”变为“四包”。二是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要求,以维修行业准入为抓手,以“星级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为平台,不断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努力消除无证经营的现象。并通过对“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动态管理,引导农机维修服务组织上档次、提水平。
七、开展培训行动,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在全省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提高购机农民素质,提升机具作业质量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促进安全生产。一是制定下发了2010年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意见,围绕农机化重点工作、补贴重点机具和安全生产开展培训,目前全省已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近20万人次。二是将职业技能培训、农机阳光工程培训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机结合。以大型机具、生产关键环节作业机具为重点,对购机农民进行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三夏前,对全省参加跨区作业的8万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了机具的使用维护技能。三是广泛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培训。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为主,以农机化作业标准、作业技术规范等农机化作业技术文件为主要内容,进行农机标准化、规范化作业培训。促进农机化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保障农机作业质量和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