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昌图县按照以秋收带秋翻、以秋翻促秋收的“收翻并进”原则,抢农时、早安排、早动手,大力推进秋翻整地,积极推广秸秆打包、深松整地并行的作业方式,呈现出了玉米收割完田间即不见秸秆的景象。“亮中桥镇银河村,翻转犁、搂耙机、打包机、深松机等先进农机具同时作业。玉米刚收割完,秸秆就被打成捆装车,深松机紧随其后,机械化整地的场景老壮观了!”昌图县亮中桥镇丰满源农业联合社的负责人吴彦良告诉记者:“用这种方式整地,秸秆高留茬深松还田,既培肥地力,也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秸秆打包后送往生物质发电厂,农民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农机补贴到位,6377农户受益
前不久,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对铁岭的农机合作社发展,无疑又是一个春天。
事实上,近年来,铁岭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始终不遗余力。有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广大农民投资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据统计,到今年,该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84%,比去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24万台,小型拖拉机5.1万台,各种配套农机具15万余台(套)。其中,以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铁岭专门组成由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补贴资金的分配等重大事项,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工作人员直接负责”的责任机制,对补贴政策实施进行监管。
强化信息宣传,严格规范操作,加强结算管理。为使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铁岭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及时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仅在2015辽宁(铁岭)现代农机装备展示交易会上就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具体操作时,严把审核关、核实关,对补贴机具实行逐台核实,做到“见人、见机、见票”和“人机票合影、购机人和核实人双方签字确认”,实行“谁核实、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为尽快将补贴款发放到农户手中,该市要求补贴资金一律通过“一卡通”兑付,并将补贴结算进度同延伸绩效考评挂钩,同来年的补贴资金、核查工作经费挂钩。
今年,铁岭可操作的农机补贴资金为13340多万元。由于工作措施得当,到10月末,补贴资金就已全部落实到位,全市共购置农机具7717台(套),受益6377农户,直接拉动购机户投入3.11亿元。
机械化水平提升,种水稻不用“三弯腰”
去年,铁岭县双井子镇春华秋实合作社流转土地8500亩,对高家村的3000多亩旱田和黄洋泡村的2000多亩水田进行了整村流转。合作社理事长孙国锋向记者介绍,铁岭县作为省补贴试点之一,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实现审批窗口下移,补贴审批手续全部纳入了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为合作社带来极大便利。“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民既省时又省力,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合作社成员收益更好了。”
将自己承包的4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后,冯俭转身加入了春华秋实合作社。“采用机械化作业,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购置,不仅省工省时省钱,农民还可腾出时间到合作社务工,再增加一份收入。”去年,冯俭除了拿到4万多元土地流转金外,在合作社里做农机手还收入两万多元。一年下来,冯俭收入6万多元。
靠合作社带动,实现示范效应。农机合作社技术强、机具全、组织化程度高,为提升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铁岭市农机部门因势利导,在全市水稻主产乡镇扶持建立水稻生产农机合作社86个。其中,铁岭县万鑫农机合作社成立2年来,带动了新台子镇全部2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原市为八宝镇宏大农机合作社安排补贴资金200万元,扶持其发展壮大,实现了八宝镇、三家子乡、庆云堡镇全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昌图县宝力镇信德农机合作社实行“四统一、四集中”生产经营模式,极大提高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努力发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继续巩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严格有序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耕作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铁岭市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84%,比去年增长4个百分点,已稳居辽宁省前列。去年,该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达94.6%,其中机械插秧水平比2012年提高40个百分点,彻底改变了农民种植水稻“三弯腰”的历史。
通过推广免耕播种技术,玉米整地、播种早已实现机械化。随着机收实现历史性突破,铁岭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也正在跃上历史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