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把整村搬迁后遗留下来的土地更好地利用起来,产生经济效益,进而强村惠民。对于这个问题,调兵山市晓明镇给出了答案。从2012年起至今,这个镇累计复垦土地2000余亩,都实现了集约经营和有效利用。
11月2日,当记者来到晓明镇小明村旧址时看到,这个村的土地复垦工作仍在紧张地进行着,只见大型挖沟机正在现场作业,刚刚复垦出来的土地连成了一大片。“2012年,我们村就搬到了新村,在搬迁的同时就开始对老村的宅基地进行复垦,现在复垦出来的土地已经超过了700亩,明年还计划复垦300亩。”小明村村支书胡建新告诉记者。
像小明村一样,因受采煤沉陷影响,几年来,这个镇先后有万家房村、小明村、邓家村、兴隆屯村和大孤榆树村5个村陆续迁往新址。整村搬迁后,如何处理荒置的宅基地,让土地产生经济效益,这个镇结合土地复垦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一方面做好群众拆迁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对拆迁后的宅基地做好复垦平整,对土地进行保护和利用。
土地复垦出来了,就要因地制宜,成规模发展。“大多数复垦土地都向本地的农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进行了流转,实施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经营。” 胡建新告诉记者,去年,小明村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以每亩地400元的价格承包给村里的种粮大户,村集体通过700余亩的复垦土地坐收28万多元的土地租金,使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壮大。“村里把这些钱都用在了百姓身上,包括修路、改厕、百姓取暖、学生通勤费等,村里给承担一大部分。” 胡建新说,随着土地租金水涨船高,收益也一年比一年多,捧着复垦土地就是捧着金饭碗。
与小明村不同的是,这个镇的兴隆屯村今年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合作社,对全村复垦出来的400多亩土地实施集约经营,以集中连片的旱田种植为主,同时还将不适宜种植的沉陷土地开发成了鱼塘,发展起了水产养殖,目前建成的5个水塘面积达到1000多亩,5万尾鲜活鱼苗在今年7月份顺利放养,明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集约经营,因地制宜,兴隆屯村在复垦土地中经营出了一条新路,在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又反哺了村民。据了解,迁入新村以后,这个村已连续4年给村民承担取暖费,物业费、水费等都不用村民掏钱,由村里统一支付。
“复垦了2000亩,相当于我们镇又多了一个村的面积。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这些土地做成精品农业,发展特色种植和观光农业,让复垦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晓明镇农业副镇长张荣琦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