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农民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农机技术,锦州市农机推广站每年都要组织各级农机推广部门深入乡村,以举办各种农机技术培训班、农机技术现场示范演示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播农机技术知识,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几年来,在农机技术培训过程中,推广站技术人员运用正确的培训方式和语言技巧,使农机技术知识真正深入农民心中,实现了培训效果最大化。具体做法:
一是抓住重点,突出实践性。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时效性强,农民居住分散,集中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培训中,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坚持有的放矢,根据农民需要传授农机技术。授课时,着重讲解农机实际操作使用的方法与步骤,抓住关键环节,让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农机技术知识。比如,在向农民传教水稻机插秧技术时,直奔主题,讲授育秧、整地、插秧的技术要领。
二是变化形式,突出多样性。根据农民年龄特点,文化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在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时,注意形式活泼多样,使农民更愿意接受培训。比如,把农机技术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使农民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农机技术知识,并能反复吟诵,扩大普及面。
三是易于记忆,突出通俗性。目前农村的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是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慢,因此,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在讲解农机技术知识时,注意语言通俗化,用“农民话”把较深奥的农机专业术语,难以记忆的操作技术规程以农民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向他们传教,使他们学得好、记得牢。如此一来,不仅拉近了与农民的心理距离,也使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插秧机的插秧机构时,把它比喻成是人手在插秧,它的轨迹和人在插秧是一样的,这样用农民很熟悉的事情来说明另一个不太熟悉的事情,形象直观,容易记忆。再如,农机技术人员运用当地对农机具的通俗叫法讲解农机技术知识,不但使自己掌握了“新名称”,也使农民听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