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化,农机数量逐年递增,结构不断更新,安全生产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加大。面对农机监管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加强基层农机队伍建设,为乡镇农机站长授予监督管理执法权利,已成为新常态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不容忽视的突出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乡镇农机站是农机工作的前沿阵地,农机站长既是农机化工作的指挥者,又是具体操作者。他们常年生活工作在农村一线,同群众接触多,遇到的问题也比较现实。因此,重视乡镇农机队伍建设,强化站长的监管能力尤为重要。应当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权限,增添工作动力,以便积极地应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棘手”的问题。
一是落实编制,配齐人员。一直以来,虽然国家在乡镇农机站建设和人员编制上有明确要求,但受地方财力的影响,普遍存在农机站长年龄老化、文化偏低、人员借调、顶编不干活等现象。对此,针对当下农机具走近农村千家万户、安全隐患发生概率增加的状况,急需强化基层农机站建设,调整人员结构、靠实顶编顶岗、避免资源外流。真正实现岗位、编制和人员三合一,让他们一心一意抓农机、保安全。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运行。目前,乡镇农机站普遍存在投入少,经费不足问题,甚至极个别地区存在无标准站址、无正常经费、无专业队伍的“三无”站,不能正常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基层党委、政府应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克服困难,保证工作经费落实,真正让农机站“动”起来、“活”起来,实现工作正常化,逐步走向规范化,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之后,才引起重视。
三是落实权限,强化监管。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手软,是国家政策体制不强的客观现实,农机监理不尽责、服务不到位是主观原因,部分群众安全意识淡薄,不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拒绝拖拉机入籍上牌、办证和年检审已成为阻碍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矛盾。特别是乡镇农机站长没有安全监理资格,更不具备执法权利,导致安全监管工作只能听之任之,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导致农机安全生产隐患逐年积压,越积越多。所以,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站长的资质培训,赋予他们相应的监管权力,叫乡镇农机站长“硬”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担当本乡镇农机化重任,并成为配合县级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主力,共同构筑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