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调兵山市晓明镇兴隆村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了众鑫惠民合作社,全村806户共2018名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机械化,真正“架起大锅灶”,吃上“大锅饭”。
记者来到兴隆村采访,在村委会一间村干部共用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合作社理事长也就是村委会主任刘继东。据刘继东介绍,这个合作社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酝酿成立。由于兴隆村处于采煤沉陷区,全村有1200多亩的下沉地无法耕种,通过合作社投资改建鱼塘,可以让每一分地都派上用场。目前,村东的下沉地块正在作业,一座50亩水面的鱼塘已经成型。这个鱼塘是合作社社员也就是全体村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直接成果,大家伙儿你出工他出力,原本需要200万元的建设资金结果只花了30万元。这片下沉地将逐步改造成水产基地,坝上栽植各类果蔬,开发观光、垂钓、采摘农业,建成兴隆村的“五大连池”。
在合作社的大院里,十几台崭新的农业机械整齐地排列着。合作社投资150万元订购了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按照“上打租”的方式把农民手中的近2000亩耕地集中起来,由12名社员组成的农业生产小组负责全程管理。40岁的刘宇承包土地面积达到200多亩,是种田的一把好手,现在,他痛痛快快地把地交到合作社,社员推举他当上了种植组长。32岁的霍东是一名拖拉机手,对农用机械情有独钟,多年来靠养拖拉机耕地、拉脚挣了不少钱,现在也被大伙儿拉进了生产小组,担任机械组长。用刘继东的话说,他的这些左膀右臂,经得起市场的风浪。
“现在成立了合作社,大家伙一门心思往前奔,就冲这股劲儿,我这点老手艺也别保守啦,还得干。不为挣那俩钱儿,既然主事儿的给咱领上一条道儿,咱就得活出个新农民的样儿!”在榨油厂里,62岁的谭世昶好一番激动。他是一把榨油的好手,老房子动迁了,搬进大楼房,手里有余钱,3个儿女也都自立门户不用操心,原本想享清福,可合作社一成立他就坐不住了,没等“三顾茅庐”就主动出山了。虽然每月只有千八百块钱工资,但他的干劲一天比一天足。合作社成立不到10天,总投资100万元的小型榨油厂投产,安排了10名村民就业。
今年46岁的合作社班子成员、村党总支书记刘同杰高中毕业后一直以种菜为业,是村里有名的种菜秀才,现在还兼任种菜小组组长,说起话来一副自给自足的得意:“今年,我们的社员按人口分菜,不缺菜的就按批发价发钱。我们种的是无公害蔬菜,别人想买那得花高价。”
刘继东信心满满:“要把每一位社员照顾好,我们的地一分都不会向外转租。合作社不但要挣大钱,还要有积累,有分红,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