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带动下,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营口市农机化已从中级阶段跨入了高级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面围绕“新”的主题,结合农机推广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经济新常态下营口市农机推广发展的新优势,分析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新常态下促进农机推广发展的新举措,探索符合营口市情、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全市农机推广发展新优势
刚刚发布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连续第12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凸显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一如既往的重视。营口市对农业机械化高度重视,逐渐将农业机械化地位提升到新高度,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农机推广工作,把农机推广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项目。
当前,全市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过去以人畜力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转变为当前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的历史性巨变,全市农业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作业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农机化水平较高是全市农机化的新常态。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完成机耕地165万亩,机耕率97.1%;完成水稻机插秧61.2万亩,机插率达到89.3%;水稻机收获48万亩,机收率70.1%。插秧机保有量4407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1469台,作业量占到全市机插秧作业量的65%。玉米机收获34 万亩,机收率 43.9 %,玉米联合收割机124 台。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77.3%。从统计数字看,虽然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但是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机械化水平不够高,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适宜农机推广的领域比较广。
随着全市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快速增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逐年增加。营口市土地流转的潜力巨大,把大面积的土地流转过来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机具大面积作业,降低单位面积作业成本,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益,有利于农机农艺结合,按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要求,及时装备、革新、改装农机具,不断完善农机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可以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的土地流转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将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的规模发展。
二、全市农机推广工作新问题
(一)政府支持农机推广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加强。尽管营口市这几年对农机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农机推广项目的引进、、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工作上缺少专项资金扶持。
(二)粮食生产机械化基本解决,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接近80%。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正在加速发展,但是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农机化水平较低,亟待解决。
(三)农机规模经营主体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行质态较差,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需要进一步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
(四)农机装备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营口市近年来虽然大中型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升高,但是机具种类不均匀,大多数农业机械主要集中用于粮食作物生产环节较多,而用于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环节的机具较少。另外还存在农机配套比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大型拖拉机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少。
三、加快全市农机推广发展的新举措
目前,营口市的农机化正处在跨入高级阶段的新时期,只有坚持市场主导、财政扶持,着力在实施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育壮大农机规模经营主体、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农机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新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民生改善。
(一)政府出台支持农机推广发展新政策。在新常态下,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布局,加强扶持引导,支持农机推广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发展。各地要统筹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农机推广发展规划方案。市、县(区)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机推广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发展,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奖补的形式对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等给予重点扶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投入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分步实施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目前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解决好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要分步骤、分区域实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机械,打通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鼓励购买烘干设备和粮食加工机械等,积极扩展农业机械使用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发展。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发展,引导设施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形成作业示范、区域带动、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重点探索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结合我市农机化发展实际,考察引进温室大棚物联网控制技术,并做好该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培训指导工作;结合市政府“东部振兴”战略,突出在东部山区设施农业园区重点发展以微耕、植保、节水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大力推广果蔬等鲜食农产品保鲜贮藏技术、粮食及特种农产品的烘干加工技术。
(三)积极培育壮大农机规模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推行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农机合作社规范制定章程、依法登记注册、实行年度报告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财务制度、建立成员账户和管理档案、收益分配公平合理。要鼓励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引导开展订单作业、保姆式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树立农机优质服务品牌,促进不同模式的规模化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农机推广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实现突破,结合该地区实际和农机合作社的需求,针对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技术、生产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四)逐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针对营口市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确保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要大力推广试验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环节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引导农民购买可靠性强、且有经济效益的农业机械,逐步平衡农业机械在各领域的分布。引导农机生产制造企业研发适合营口市的配套农业机械,重点研发大型、复式作业的配套机具,逐步提高营口市大型拖拉机的配套比,提高农机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