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调兵山市富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投资120多万元建成了一条水稻加工流水线,可日产优质大米40吨,日前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你看,水稻经过第一道去石工序后进入垄谷机,去掉最外层稻壳,再经过四道喷风碾米工序进入凉米仓,又经抛光机四次抛光和色选机两次色选加工,最后才成品装袋。环环相扣,每一环都有科技含量。”跟记者讲述时,合作社理事长施立武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来到出米口,只见两个工人熟练地将大米装袋,打码机自动打码后,一袋袋封装好的大米被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上运送过来,一旁的托运工人忙着向仓库托运。在仓库里,标有10公斤和25公斤重量的大米分别整齐地摆放着,足有一人多高。“这就是我们几个人1个多小时的劳动成果。这机器可真是太好了!你看我们手脚并用地忙着,还是跟不上趟啊!” 托运工说。
谈及水稻加工流水线带来的好处,施立武随手从没有封存的袋中取出一小把大米,记者接过大米,只见手中的大米个个颗粒饱满,光亮润泽,闻一闻,一股新米的清香扑鼻而来。“品相没的说,这流水线的加工效率更让人心服口服。”施立武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新设备加工稻米日产量能达到40吨,换成老设备,需要人工三个,花上两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老设备加工粗放,损失多,大米品相不好,卖不上好价钱。再者就是增加了效益。施立武说,“增加效益的关键一环在凉米仓。大米经过凉米仓降温后能够多出精米,减少损失,这每斤大米就可增收1分钱左右,每天按加工40吨计算,就能增加收入800元,除去给工人开支,还足够当天的午饭钱。”
从春播到秋收,合作社差不多都使用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来完成。机器代替了人力,是否与社员收入产生矛盾?面对记者的提问,施立武信心满满:“社员收入不减反增。原因就是合作社念准了‘科技经’。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壮大了合作社。去年我们合作社种植水稻19000亩,亩产1200斤,如果没有机械设备,不依靠科技,根本无法实现,今年有望突破两万亩。再者通过新设备加工大大提高了大米的品质,又卖上了好价钱,如今合作社生产的精装‘兵山’牌香米一斤批发价能卖到8元钱,而且还供不应求。效益在增加,这反哺的就是合作社里的社员。”
用科技打响品牌已经成为富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由于念准了“科技经”,合作社出产的“兵山”牌绿色无公害大米稻香足、口感好,备受当地市场的欢迎,不仅畅销本地,还打入了沈阳、大连等大城市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