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义县农机局针对辽西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特别是今年遭遇严重伏旱、秋吊灾害,造成种植业减收、绝收的实际,积极探求农业有效防灾、避灾、减灾新技术,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明年全县农业重点项目进行推广。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在保证种子发芽出苗的前提之下,采取少耕、免耕和化学除草技术,达到保持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培肥地力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一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二是残茬、秸秆与表土处理技术。三是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和深松技术。其特点是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提高雨水利用率。而深松是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下渗保存,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雨水的贮量。秸秆腐烂形成大量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采取免耕、少耕技术,可减少动土、使耕作层免受破坏,实现节本增效。这项技术可取代传统的“灭茬、深翻、耙地、施农家肥、整地、播种、镇压、除草、中耕施肥(防虫)、收获”10个生产环节,实现“机收(秸秆还田)、机播、化学除草、中耕施肥(防虫)”四步走。达到减少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实现农民增收的实效。是发展旱地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最科学的办法。
一直以来,义县已经开始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从2014年秋到2015年春季计划落实20万亩。通过今春免耕精量抗旱播种现场演示会,百余亩示范推广地块实现一次免耕播种保全苗,而同期同一地块采用传统机播、出苗率不足50%,特别是经过这次伏旱、秋吊,免耕播种作物抗旱优势明显,玉米减产程度小。起到了很好的旱能增墒,涝能蓄水的作用。
现在,义县农机局已完成前期技术实验对比,补贴政策调研等项工作,下步将会同信用社为购置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种设备的合作社和大户提供信贷支持,从业务部门角度优先安排农机政策资金给予补贴,确定深松作业对象,并组织农机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17个农业乡镇落实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