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耕地包给了庆年家庭农场,我和媳妇都腾出手来了。”4月16日下午,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村民张晋发在自家130多米长的大棚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在家庭农场当粮食质检员,一年工资收入三四万块钱,媳妇在家里扣了这栋大棚,一年纯收入差不多也有三四万块,再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有一万多元钱,一年赚了多份钱!
回放:位于阜蒙县于寺镇西北部的官营子村属低山丘陵区,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全村625户、2251口人,耕地面积4万亩,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官营子村农民在镇、村带领下,积极发展烤烟、棚菜等高效农业,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以及在大田种植上依旧沿袭传统耕作方式,耕地效益逐渐下降。作为村主任和村致富带头人,张庆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逐步萌发了通过土地流转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想法。
2013年3月,在原来租赁经营1000多亩地的基础上,张庆年投入800万元资金,以每亩耕地500—800元的价格,采取承包、代耕和入股3种方式,从村民手中流转耕地2万亩,集中了全村近80%的耕地开展规模化经营,创办了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其中,种植玉米1.4万亩、暖棚2400亩、烤烟1000亩、林木及药材3000亩。当年仅玉米一项总产量就达到1100万公斤,实现产值1045万元,纯收入超过300万元。
为确保农场每块地都达到稳产高产,整个农场共打大、小口径井200多眼,使2万亩耕地全部建成水浇地。同时,张庆年借鉴国内外创办家庭农场的经验,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购进了近百台农机具,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用需矛盾,还节省了生产成本,每亩节省人工费用200元。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张庆年对规模农业的优势有了切身体会:“一是减少劳力,原来1000亩土地最少要百十来人,现在10个人就绰绰有余;二是降低化肥、种子和机械成本,一亩地的成本少了150元;三是耕作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与分散经营时比,土地流转后亩经济效益提高了28.6%。”
于寺镇宣传委员赵东雨说:“土地流转后,农民不再操心种地、费力耕作,有了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家庭农场的年终分红,旱涝保收了。农民从一家一户的承包田中解脱出来,这正是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表现。”
目前,庆年家庭农场常年用工量约16665人次,农场每年需劳务支出200万元,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像张晋发一样的农民每年只要在庆年家庭农场务工4个月即可收入1.5万元。
此外,村里大力发展棚菜生产,建设了2400亩集中连片暖棚,实现了“户均一个棚”的目标,最多的一户经营了10个暖棚。像张晋发的媳妇一样,该村有2/3的农户专营蔬菜大棚,棚均纯收益每年在4万元以上,年人均务工收入2.5万元。
粗略统计,村里除了65岁以上的老人及学生、儿童外,不再依赖承包田的550多个劳动力基本上都忙活起来了。村里经验丰富的“庄稼把式”张庆波算了一笔账:流转后较流转前户均增收2万多元。
画外音:作为阜新农业战线上的一位“明星”,张庆年已养成了认真研读每年的“一号文件”的习惯,这能让自己得到启发。今年也不例外,“土地使用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向发展,主要是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道路,看到这一号文件,让我有信心、有决心进一步走规模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