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期工作实绩,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采取措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开原市农机局开展了“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一、过去三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1-2013年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的共同作用下,开原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全市农机总值达到4.3亿元,比2010年增长94.6%;农机总动力达到55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9.2%,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41.2千瓦;全年实现机耕地面积123.92万亩、机播种面积113万亩(其中机插秧32.70万亩)、机收获面积60万亩,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比2010年提高14.5个百分点,3/4强的农业生产是由农业机械来完成的。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搞好机械深松整地,推进耕作制度改革
从2009年秋季开始,省农委在开原市针对耕地板结严重、持水能力下降、有机质含量减少、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的实际,开展了机械深松作业补贴试点,得到了市政府和示范乡镇党委、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2011-2013年实施深松整地23万亩。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整地每亩增加蓄水量9吨,亩增产60公斤以上,深松技术在2011大旱之年抗旱保产效果十分显著。
2、突破水稻育插秧和玉米机收获“瓶颈”,推进水稻、玉米生产全程化
过去三年,开原市农机推广部门引进水稻育苗育秧软盘360万盘、硬盘120万盘、水稻自动秧盘播种成套设备31套、手动秧盘播种成套设备236套、水稻插秧机1064台,2013年完成水稻机插秧作业面积32.7万亩,占水田面积的81.75%,基本实现了插秧机械化。2011年以来,开原市引进玉米收获机82台,2013完成玉米机收获20万亩,机收水平达到31.7%,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规范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和谐农机建设
过去三年,开原市农机监理部门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农机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和联合执法行动,严查拖拉机违法载客、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无牌行驶、人货混装等违法违章行为,有效防范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
4、狠抓服务组织创新,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
过去三年,开原市农机管理部门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和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向它们倾斜,积极协调解决合作社资金筹集、用地保障、油料供应、工商登记、场库棚建设等实际困难,促进了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2013年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68个,农机固定资产在3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265户,在重要农时农机作业中农机服务组织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5、竭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过去三年,开原市农机局把招商引资作为农机系统第一要务来抓,每位工作人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外界关系,积极宣传开原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完成招商引资指标和流通企业协税任务。2011年引进了铁岭庆丰年塑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生产水稻育苗硬盘、软盘、农膜等。2011-2012年累计完成总部经济协税300.82万元。
三、实施的重大项目
1、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2011年以来,开原市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加大,购机数量逐年增加,补贴领域不断扩宽。2011-2013年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120.14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7571台(套),购机总额达17561.58万元。农机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装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加快开原市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机作业补贴项目
2011年以来,为了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省农委在开原市旱作区大规模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省财政对项目区农户开展秸秆处理及免耕播种作业每亩补贴20元、开展深松整地作业每亩补贴10元。2011-2013年,开原市完成机械深松整地作业23万亩,落实作业补贴资金230万元,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14万亩,落实作业补贴280万元,补贴资金在验收合格后全部直补到户。
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增加对开原市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2011-2012年实施了国家发改委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落实项目资金480万元;2011-2012年实施了省级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水稻插秧机手技能培训项目,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2013年实施了省级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玉米收割机手技能培训项目,落实项目资金15万元;2013年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农机节本增效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开原市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缓慢。农业机械的作用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受阻,农机作业经营效益达不到最大化。二是劳动力流转后农机服务能力不足。农机合作社普遍建设不标准、管理不规范、机具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经营效益低;三是玉米机收水平太低。当前开原市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仅有100多台,机收水平仅有31.7%。四是东部山区农机投入太少,耕力不足。因此说,与现代农业要求相比,与农民期待相比,开原市农机化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农机作业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五、今后两年重点工作安排
1、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每年争取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00万元,优先保证粮食生产耕种收及烘干等关键环节急需机具的补贴,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提升机、具配套比,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全市农机总动力每年新增1万千瓦,农机总值每年新增5000万元。
2、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提高主要作物重要农时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
精心组织春耕和“三秋”机械化生产,强化作业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提高机械利用率和质量效益。在粮食产区力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开展乡村两级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促进适宜机械化的作物品种、栽培技术、装备技术集成配套,力争建成若干集中连片、节本增效明显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田,探索形成可大范围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计划创建2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乡(镇),2个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乡(镇),50个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村,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3、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提高农机科技水平
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中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主推大棚育秧、机械插秧、埋茬起浆、深松耕作、精量(免耕)播种、深施化肥、保护性耕作、联合收获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东部山区着力引进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轻便农业装备设施,挖掘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潜力,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畜牧养殖、精深加工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收获水平分别达到84%和40%。
4、有效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提升农机行业形象和队伍素质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春耕、“三秋”农机化技术培训示范班,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培训工作,逐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切实提高农机操作人员使用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培养一批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和经营能手,为建设现代农业造就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000人以上。
5、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联合整治活动,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认真开展以查处一载(违法载人)、二无(无牌照、无驾驶证)、三超(超载、超速、超年限使用)等违法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联合整治活动,全面排查治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依法行政水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均力争达到85%以上,农机事故万台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
6、扎实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活动,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鼓励和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机械化农场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注重提升水平和质量,扎实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活动,巩固1个国家级,争创2个省级、3个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农机固定资产3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300个,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承担全市65%以上农机作业量,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
六、推进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工作的措施建议
一要进一步实施政府推动方略。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制定激励措施,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农机部门要把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谋划部署,采取切实举措抓出成效。
二要进一步明确农机化发展主攻方向和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工作重点。一是围绕粮食生产,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二是加快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三是逐步提高优势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围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重点发展节本增效机械和技术。
三要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今后的重点应把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调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幅提高和扩大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精细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田间植保管理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甜菜收获机械等机械装备数量。要通过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购置财政补贴政策及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项目等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整体上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适应,推动现代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要进一步搞好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针对我市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加强农机化技术与农艺的合作,进行农机与农艺相互配套适应性的探索。
五要进一步搞好项目带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加快农机化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农机化示范工程、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工程、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推进工程促进农机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要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农机化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要破解农机化发展难题,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育农机化管理人才,提高政策执行力。二是培育农机化科技人才,提高创新转化能力和技术支撑作用。三是培育农机化实用人才,造就一支带头致富本领强、作业服务能力高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
七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机户逐步走上联合,成立农机股份制联合经营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广大农机户的迫切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农机化发展合力;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牧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牧业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