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阜蒙县和彰武县各乡镇,一台台打井机开进了农田。走近施工现场,你能听见机声隆隆,看到钻杆飞转。
紧张忙碌的劳动场面,给寒冷的天气增添了几分热度。
这是我市全力推进新一轮节水滴灌工程建设的缩影:2013年,我市安排节水滴灌农业工程控制面积77万亩,计划建设水源6094处。入秋以来,两县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企业全部进场,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对于节水滴灌工程,省长陈政高来阜考察时曾指出:这是生产力的一次大发展,是生产关系的一次再调整,是农业生产的一次深刻革命。有如此评语,足见节水滴灌的重要性。
那么,我市如何走上节水滴灌之路?节水滴灌能给我市带来什么?记者为此探寻。
阜新地处辽西,气候条件“十年九旱”,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总体上是严重缺水的。从农作物种植习惯看,我市属于传统的“雨养农业”。
如何用有限的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如何让粮食丰产不用看老天的脸色?多年来,我市一直在探索破解之道。
从以色列大力发展滴灌、将沙漠变良田的成功经验,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打造出节水滴灌技术的成熟样本,省委、省政府作出2015年前建成1000万亩节水滴灌工程的重大决策。
于是,阜新发展节水滴灌成为必须和必然。一方面,我市要解决水资源缺乏、进而破解“雨养农业”瓶颈;另一方面,作为辽西北重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阜新,在节水滴灌工程中,势必要有重大担当。
据介绍,截至今年秋,我市已发展节水滴灌农田81万亩,建设各类水源工程10704处。从全省坐标看,我市将实施200万亩节水滴灌工程,占全省总数的1/5,分量不可谓不重。
膜下节水滴灌有着农田“自来水”之称,是一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利民工程。贴附在薄膜下的黑色胶皮管贯通整个田地,沿胶皮管的一侧又连上细管伸向每一条垄内,当接在粗管上的阀门打开,水便从细管的一侧滴出。这是膜下滴灌设施,具有节水增粮的作用。其中道理在于,膜下滴灌节水,水分直接滴入作物根部。覆膜又能防止水蒸发,水分重新回落到作物根部,这样自然能够节水。据测算,以种植一亩玉米为例,如采取粗放灌溉方式,年用水在200立方米左右,而滴灌模式只需30立方米。比较来看,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除了节约水资源,膜下滴灌还能增加粮食产量。“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吴焕章引用农谚,阐述出朴实的农业原理。
“上了滴灌设施,水肥一起施到地里,就能旱涝保收了。”说起膜下滴灌的优点,吴焕章头头是道:“同样是种玉米,水和肥跟上了,产量自然高,我们农民的收入也就上去了。”“过去是等不来春雨,就种不了地,自从用了膜下滴灌,不能种的地现在也能种了,今后种地不再靠雨,这真让咱农民得到了大实惠!”谈及滴灌设施带来的好处,很多像吴焕章一样受益的村民都津津乐道,对节水滴灌工程满是赞誉。
调查显示,在实施膜下节水滴灌农田项目区,玉米亩均增产300—500斤,增加农民收入200—300元;花生亩均增产200—300斤,增加农民收入400—600元。
我市通过滴灌节水技术的实践和推广,有效改变了传统农业灌溉和生产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粮食增产稳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广节水滴灌,对稳定地下水资源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亦有重大意义。
我市将节水滴灌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在工程建设中,全市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材料设备招标、统一工程施工、统一人员培训、统一生产模式的“五个统一”方法,以此严格管理和保证质量。这样,我市打造出节水滴灌工程“阜新样板”,做法和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可以说,发展节水滴灌是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之需。只有突破“水”这个薄弱环节,我市才能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农民增收才能持续。由此可知,伴随着新一轮节水滴灌工程建设的全力推进,我市将有更多的“望天田”喝上“幸福水”,农民致富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