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辽宁动态 >> 正文
阜新:秋耕生产 农业机械唱主角
作者:阜新日报    发布时间:2013-11-13 【字体: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在我市金黄色的田野上,一台秋耕生产的大戏正在火热上演,各式收获机械在秋耕生产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他们一路驰骋高歌,为农民演奏着一曲曲丰收的乐章。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机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在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条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今年春播期间气温持续偏低,玉米、花生两大作物播种推迟,致使收获期延后,秋季机耕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正是农业机械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为此,市农机局及早部署、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秋季机耕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早部署、落责任

搞好秋季机耕生产对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保证秋季机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市农机局于9月初就召开会议,部署秋季机耕生产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农机局及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秋季机耕生产领导小组,及时向各县区下达秋季作业计划;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建立秋季机耕生产责任制,制定工作措施及奖惩办法,将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到人头,保证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包地块的做法,积极鼓励村干部、党员带头搞好秋季机耕生产;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力争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机具调度到位、机手培训到位、作业质量到位、安全监管到位。

落政策、提水平

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结合我市农业发展需要,市农机局将补贴资金向重点项目、重点作物和薄弱环节倾斜,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适当加大对重点作物、薄弱环节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对滴灌节水农业工程、玉米全程机械化、花生全程机械化、水稻全程机械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棚菜生产机械化所需机具实行优先补贴。

为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市农机局严格执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辽宁省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规范操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农机购置补贴办理流程、工作守则和购机人员信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操作”。为确保把国家农机补贴资金落实到农民手中,避免套取补贴资金、冒名顶替等隐患出现,从5月初开始,市、县农机局分别派出核实小组深入到作业一线,对补贴机具进行现场核实。杜绝无执照的农民冒名顶替、倒卖补贴机具、套取补贴资金等违法违规现象出现。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截至三季度,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42.5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了2.5%;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3万台,比2012年增长了2.7%;机引农具达到9.7万台,比2012年增长了2.4%

前三季度,全市已完成机械整地作业504.03万亩,同比增长2.7%;完成机械播种677.38万亩,比2012年增长3.5%。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花生机械化收获247.8万亩,完成玉米机械化收获111.5万亩,全市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1%,比2012年增长了2.9个百分点。

抓培训、勤推广

在教育培训方面,市农机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强农富农”为目标,在涉农培训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依托局直属的阜新农业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开展一系列涉农技术培训。前三季度,市农机局共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班174期,培训农机人员15435人次,为涉农人员学习掌握农业和农机新技术搭建了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机和农业事业的发展。

在农机推广方面,市农机局结合全市农业生产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农机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适合我市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成效显著。

提高我市农田抗旱增产能力,重点搞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年初以来,市农机局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深松技术的推广实施力度,通过举办现场会、说明会、拉练会等方式,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免耕播种、精量播种及机械收获的现场演示,带动更多的农民自觉实施。通过近几年市农机局的强力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已在我市54个乡镇、295个村实施应用。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595.14万亩,列全省第一位。共促进粮食增产37.5万吨,增加农民收入5.6亿元,节约投入1.5亿元,节本增效总额达到了7.1亿元,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有效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及扬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市改善耕地质量、实现农业抗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好评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被誉为全省的一面旗帜,其实施效果和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为农机化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提升我市主要作物机械化水平,重点搞好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

今年,市农机局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提升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为突破口,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大力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

几年来,通过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共节约投入4515万元,促进农民增收7585.2万元,节本增效总额达1.2亿元,解放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及机具,项目区实现了从整地、播种、打药、收获、脱粒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加速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同促进和相互统一。

提升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重点搞好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年初以来,结合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市农机局结合我市花生种植实际,大力推广花生播种、收获等机具,全面提高花生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此,市农机局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直补政策,将补贴资金向我市花生生产所需机具和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倾斜。大力扶持老河土乡倍丰农机合作社、太平沟村花生合作社等专业从事花生作业服务的农机合作组织和一批从事花生清选的专业户、专业村,使示范基地与服务组织、示范户共同发挥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市花生机械化收获已经结束,花生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分别达242.65万亩和247.8万亩,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3.3%95.3%,同比增长分别为8.35.1个百分点。目前,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实施规模及质量均列全省第一,为我市打造花生生产第一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大农机新技术惠及农民的范围,重点搞好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

膜下滴灌是我省主要推广的一项重点技术。为搞好节水增粮项目,市农机局通过学习和考察,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阜新地区的机具配套方案及现有机具的改进措施,使其能一次性完成播种、铺管、覆膜、打药、施肥、覆土等多项作业。组织市、县农机专业人员,积极做好农机具配套、机械化作业、技术培训、服务等多项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全力做好节水增粮覆膜播种作业。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覆膜播种机636台,举办机械覆膜播种培训班95期,培训人员4650人,发放培训教材7200余份,技术光盘4200余份,共落实滴灌面积35.77万亩,其中:玉米24.77万亩,花生11万亩。据测算,因实施膜下滴灌技术,玉米每亩可增产300-400斤,花生每亩可增产100-200斤。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市今年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建体系、搞服务

农机服务组织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载体。市农机局十分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制订了多项优惠政策,狠抓农机维修、作业、销售等三大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扶持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组织在机耕生产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进我市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99个,比去年底新增21个。合作社社员总数达到1126户,从业人员达到1530人,拥有农机具总数4576台(套),总资产达18865万元,可为万余户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棚菜生产等多个方面,服务项目逐渐由产前、产中向产后延伸。在维修、销售网络方面,全市有各类农机维修、供油、销售等服务网点千余个,为加快发展我市农机化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保证秋季机耕生产有序进行,市农机局充分发挥“农机110”作用,24小时开通服务热线电话,组织农机技术人员送技术、送服务到作业现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和柴油供应等服务;积极开展农机具检修服务,为全市秋季机耕生产提供了有力地机具保障。

重质量、保安全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是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农机质量和安全监管,全市各级农机质量监督及农机监理部门加大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工作,为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机质量监督部门先后开展了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清理整顿、卷帘机作业质量调查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等多项调查工作,并深入到两县五区积极为农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上门为维修网点办理更换技术合格证;农机监理部门围绕全市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以预防重特大农机事故、加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省市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源头治理和业务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检验9031台,抽检拖拉机10356台次,其中无牌证农机控制在安全检查总数的5%以内,全市未发生重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市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秋收模式已经逐渐被机械收获所替代,累弯了腰的农民放下了锄杠和镰刀,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分享着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丰收与喜悦。

提交人:阜新市农机局 王君       责任编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阜新市秋季机耕生产有序进行 (2013-10-15)
· 阜新:秋季机耕生产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2014-09-17)
· 阜新:突出重点 加快秋季机耕生产作业进度 (2014-09-30)
· 阜新市秋耕生产掀高潮 (2014-10-14)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