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盘锦市水稻机械化收割工作陆续开始,截止11月3日,全市水稻机械化收割工作圆满结束。参加作业收割机1852台(跨区作业410台),完成机收水稻105.59万亩,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65.99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60万亩)。
今年我市水稻机收特点:
有利因素:
一是补贴资金充足, 收割机具准备充分。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水稻机械化工作,在人力、财力方面高度倾斜,2013年我市争取省以上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314亿元,完全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全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在入秋前,坚持工作早谋划、早动手,积极协调农机经销商调拨收割机,及时办理,确保不误农时。2013年全市新增水稻联合收割机444台(其中半喂入167台),全市收割机保有量达1442台.
二是机收节本增效明显,农民用机热情高。传统人工收获,割、运、脱三个作业环节效率低、时间长、雇工难、费用高,亩作业成本超过300元;机械联合收获同时完成收、脱两个作业环节,亩成本在170元以下,较人工割、运、脱低150元/亩左右,每亩较人工收割减少损失3%左右(亩增收50斤以上),机收获可节本增效230元左右。
三是收割机性能优良,作业能力增强。我市拥有多种型号的水稻联合收割机,适应不同地块、不同时期的水稻机收获。如:有久保田、井关、洋马等大马力、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还有宽割幅、高地隙、抗陷能力较强的沃德、柳林等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尤其是井关-1120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防馅能力强、作业效率高、粮仓大、机组人员少等优势,每小时收割作业面积15亩。目前,全国投放市场4台,盘锦引进2台,作业效果十分明显。
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本地农机合作组织作用突显。各级农机部门在认真落实农业部、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同时,不断完善《盘锦市农机跨区作业实施意见》,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涌现出一批以盘山凯地、连手承信、万鹏;大洼继才、智宏本地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机收服务组织和网络,服务日趋走向诚信、正规、高质量的服务轨道,在让利农民的基础上达到双赢。
不利因素:
一、入秋以来连续降雨,土壤条件差,导致单台联合收割机平均日作业量比常年大幅减少。土壤含水量大,机车作业效率低。同时,雨水导致农田运输道路条件差,运输粮食困难,不利于机收。
二、今年水稻成熟期延后,机收作业期相对推迟。因绝大部分农户缺少晾晒设施,今年10月20日以后开始大面积机收(水稻低于16个水时可直接入库),有效作业期较常年推迟5天以上。由于时间集中、机车需求量大,相应增加了组织、管理、调配、油配件供应、技术服务难度。
三、现水稻销售价格不高(1.22-1.35元/斤),相对往年下降0.1元/斤,农民相互观望,都不准备卖粮,不急于机收。
二、针对今年机收形势,农机部门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全面监管。市、县(区)政府及农机部门将水稻机收工作纳入“三秋”工作的中心,加强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有效整治跨区作业机收环境,设立服务热线和举报电话,加强农情调度。
二是争抢时间,力争主动。农机部门积极协调农机经销企业搞好零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机户和田间地头督促机车及时下地作业,农机中介组织积极为外地营机户联系作业地块,为农户联系机车和调剂机车,协调解决营机户与农户之间纠纷,维护机收市场秩序,千方百计保证机收作业进度,及时将信息与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三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以大洼县新立、清水;盘山县坝墙子、太平;辽河口石山种畜场等12个市级以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场镇为重点,抓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场镇机收获。积极支持我市境内鼎翔集团、油田农场、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发展机收获。
四是发挥网络优势,为跨区作业服好务。通过“跨区作业直通车”,在网上及时发布水稻机收获时间、地点、面积、需要机型和收割机销售商售后服务电话等信息,为外地机车到本地跨区作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五是强化安全生产,加大农机产品打假。组织人员深入村屯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农机产品打假护农活动,消灭安全隐患和坑农害农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