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业部决定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在全国选定100个县(场),以农机化技术试验、农机化发展机制探索、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为内容,进行全面试验示范。如今,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成效如何?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有关方面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称: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
建设目标正在实现
按照农业部的设计,示范区最终要成为农机化科技综合集成应用基地、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三年来,各省区市和示范县农机化主管部门朝着这个目标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农机装备结构有所改善。各示范区在农机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农机装备结构有了改善。老旧、小型、功能单一型机具向新型、大中型、复合型机具转变明显,大中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水稻插秧、马铃薯生产、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以及林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拥有量全面增长。示范县农机总动力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各地区均位居前列。
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据统计,2009年90%以上的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呈现高基点上稳步增长、低起点上大幅提升的局面,示范带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吉林省梅河口市、福建省邵武市和湖南省宁乡县,2009年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7%、50%和70%,较2007年分别提高22个、17个和30个百分点。
农机技术应用力度加大。100个示范县(场)共投资建立了近200万亩的示范基地,在种植业、养殖业、特色经济作物、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科技辐射源头的功能正在展现。
内蒙古商都县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区紧紧抓住收获环节开展示范,机收水平达到95%,有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重庆市涪陵区推广两行独轮插秧机和配套技术得到群众认可,丘陵山区水稻栽植机械化开始破题;青海省湟中县、互助县在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同时,分别填补了豌豆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空白。
社会化服务迈上新台阶。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力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走出农机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新路。2009年100个示范县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574个,远高于全国县均4.5个的水平。
山西省屯留县、北京市顺义区、重庆市涪陵区、浙江省路桥区等地从实际出发,采取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群众自筹、企业资助等方式加快发展农机化,实现了合作社、企业、银行的共赢;山东省东昌府区积极推进合作社专业化分工,种植型、维修型、青贮型等农机合作社各有所长;湖南省汉寿县、云南省潞西市、西藏白朗县、安徽省普济圩农场通过示范区建设,发展了本地区乃至全省的第一个农机合作社。
“平安农机”取得新成果。按照部、省创建“平安农机”的要求,各示范区在形成 “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建机制,推进了农机安全生产。2009年,所有示范县辖区内均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成为示范区建设的一个亮点。
工作措施扎实有力
全国100个县(场)分布在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不同的区域,情况各异。各地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全面规划、加强组织、狠抓落实,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切实加强领导。各地按照部省共建,地方主抓,协同推进的机制,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大部分示范县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发改、财政、农机、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密切配合,示范区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各示范县政府都出台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福建省建宁县委、县政府提出“现代农业发展到哪里,农机化配套跟进到哪里”,将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新疆和田地区农机化主管部门与林业部门联合开展核桃机械化示范,有效推进了林果业机械化发展。
认真落实政策。各地按照要求,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时向示范区进行了倾斜。2009年共安排100个示范县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9.5亿元,占全国的7.3%,县均补贴资金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各示范区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重点环节机械化扶持和结构优化力度。同时,严格规范操作,做到了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给企业的服务不折扣。
加大资金投入。2009年,100个示范区农机化投入达到9.7亿元(不包括购机补贴资金),是2007年的6倍。其中中央投入2.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6亿元,社会资本和农民自筹投入5.2亿元。示范县投入的增加,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区建设工作,也启发了周边县市不等不靠、主动争取投入农机化的积极性,为探索政府、农民、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提供了经验。
大力发展合作。各地采取典型引路、宣传培训、机具演示、作业竞赛等方式,示范引导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通过支持有实力、有意愿、有影响力的能人带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专业化,带动高性能机具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并将农机公共服务通过合作社向乡村延伸,提高了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全力保障安全。各地紧密围绕“平安创建”,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技术检审和监督执法力度,全力抓好事故防范工作。通过签订责任状、分解任务、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罚、责任追究等一整套行政问责制度,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
初步经验难能可贵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有关方面负责人对记者说,三年来各地在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中,在促进形成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初步积累了经验,不断深化了认识。
一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下大力气转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努力构建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各领域机械化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开拓意识和部门合作意识,努力争得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四是必须坚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定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用机和各方面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加强示范抓好落实
谈及今后的工作,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这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虽然目前示范区建设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中央和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在购机补贴、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入等方面对示范县进行了政策性倾斜。然而,一些示范县依旧被动等待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扩大投入。二是一些示范县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拓展不够,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三是极少数的示范县工作措施不实、力度不大、建设效果不明显。四是多数地方还没有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示范建设标准,工作的指导性有待增强。
根据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和各地意见建议,今年农业部拟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抓好落实。一是利用相关媒体,对部分农机化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和典型经验予以宣传推广。二是继续组织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调研,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三是举行示范区建设工作研讨,促进示范县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合作。四是将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工作纳入试点内容,发挥示范区在优化装备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表率作用。五是指导各地制定完善本省(区、市)示范区建设参考标准。同时,征询有关省(区、市)的意见,对个别示范县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