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专题阐述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报告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推进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报告要求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为发展农机化创造了条件、机遇,也提出了要求。我们农机化工作者要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重中之重”、“四化同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背景下,抓住机遇争取支持,落实政策强化引导,加快发展农机化,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有法律保障、政策支持,在技术有力支撑、机制有效推动下,我们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到以机械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化进入了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要在农机化工作中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对农机化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给予重视。我总结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机械化不断得到广泛认同与响应,农机化引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推动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中,农机化系统要主动提出建议、主动谋划项目、主动发挥农艺专家作用,要将适应农机作业作为评价农业科研成果的重指标,将适宜农业机械的开发、适宜农机作业的增产增效技术模式作为农业科研的重要内容,争取扩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经费的比重,既要注重对农机操作者农机化技术的培训,更要注重对其农艺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在推动农机化发展中一定要适应中国农业多样性特点,把充分利用各地光热水土资源、加快资源节约型、节本增效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目标,要始终不渝。
二是农机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农机化必须持续快速发展,发展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要求十分迫切。国外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2012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7%,距离基本实现农机化的目标还有不少的差距,水稻的机插、油菜的生产、棉花甘蔗收获等机械化水平提升困难不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机械化需求迫切,要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努力发挥好农机化在促进持续增产、持续增收的重要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农机装备快速提升、农机作业成本持续增长,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装备结构,强化信息引导和服务,稳定和提高农机经营着效益任重道远。近些年我国农机装备总量快速提升,农机总动力达到10.2亿千瓦,拖拉机超过2282万台,联合收割机超过127万台,亩均动力超过欧美,单位面积拖拉机数量多于欧美与韩国相当,单位面积燃油耗高于美国,特别是近些年拖拉机年作业面积、联合收割机年作业面积呈下降趋势,我们必须重视机具结构优化、推进老旧机具的报废更新、加强农机作业供需衔接、落实税费减免基础建设补助等政策、引导成本向作业费传导,让农机经营者有效益、发展农机化有持续动力。
四是农机化快速发展拉动了农机工业的持续高增长,在发挥好农机生产企业研发适宜农机产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企业在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维修服务方面的作用潜力巨大。农机生产企业是产品创新的主体、服务创新的主体,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受益者,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有意愿在推广培训维修方面发挥作用。开展推广、举办培训,强化维修能够为企业赢得用户、拓展市场,有助企业发展。在目前国家公益性服务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农机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督企业生产技术成熟、安全环保的产品,督促企业按规定提供符合要求的操作说明书、提供规定的“三包”服务。与此同时,农机化主管部门在不强迫、不收费、不排他的前提下为企业开展推广、举办培训,建立维修点提供支持,凝聚力量形成合力,让农民购买农机能够用得好有效益。
五是社会各界对农机化愈来愈重视,对农机化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能力素质,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的紧迫性日益突出。扶持农机化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资金额度不断增加、工作量不断加码,工作成效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农机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把握形势、指导基层、服务农民的能力,总结推广经验,采取有效做法,不断满足农民、农机手、农机生产企业、党委政府的需要和要求。
适应“四化同步”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生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机械化全面推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着力在完善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方面取得新成效
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实施办法创新,突出补贴重点,缓解资金供求关系,加强信息公开,严把机具到位关,加大对违规惩处力度,注重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总结经验稳步扩大。积极争取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提高深松整地、机插秧、秸秆还田等增产效果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农机作业方式应用面积。积极推动地方在农机政策性保险、农机抵押贷款及信贷贴息、机库棚建设补助、机耕道建设等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财政、金融、税费、基建投资、用地等多种政策工具协调组合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二、在推进主要粮食作物成产机械化的同时,着力在经济作物、畜牧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方面取得新成效
分品种、分区域深入分析现状、潜力,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宏观引导,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牧渔业生产全面机械化。通过购机补贴增加装备数量,促进机具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