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农机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家庭农场 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陈志龙    发布时间:2013-08-07 【字体:
         吕友霞是来自河南省的一位种粮大户,2009年来到江阴青阳镇,通过土地流转包了800亩地,凭着多年从事农产品贸易积累的几百万元钱,开始了她喜洋洋农业生态园的创业。吕友霞哭着对记者说:“4年投进上千万,什么收获都没有。没退路,只能往前走。”

弱势农业之苦

第一年种西瓜,出师不利,附近一化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灌溉渠,西瓜地的叶子全烧死了,损失在200万元以上。第二年,她吸取教训,花几十万开渠引水,花上百万搞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当年种了300亩土豆和一部分大棚蔬菜。没想到,快收获时,连续下雨,土豆发芽,蔬菜腐烂。

去年,吕友霞除保留几百亩的大棚蔬菜外,另外又种了100亩的银杏和紫薇、200亩梨树,外加一个中型养鸡场。台风来了,她损失惨重。养鸡去年还能赚点钱,今年血本无归。

50岁的马锁才是丹阳下邳马甲村人。大学毕业后在国防科工委系统的第十四研究所工作,长期主持雷达系统设计工作,承担过许多大型国家级项目。原本从农村走出来的马锁才,30年后萌生了回乡种田、做职业农民的念头。去年春节期间,马锁才辞去公职,回到老家,着手流转土地,成立了稻中道粮食专业合作社。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吸纳了130多户社员,流转土地1020多亩,建设了400多平方米的农机和粮食仓库。

“搞农业跟搞雷达完全两回事,光靠热情不行。没当过农民,你不知道农民有多苦。”马锁才说,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合作社统一供种子、统一农资、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四统一”。而在合作社下面设立家庭农场的机制,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带动农民致富。他的思路是由家庭农场负责生产,合作社负责品牌、渠道、深加工,拓展销售,提升产业附加值。

两年时间里,他带着几十个农民种田、修路、开渠,通过各种途径推销他的有机稻米,机关食堂、农贸市场、大超市,颇费口舌。两年间,他投进了所有的积蓄,资金还不够,在省级机关工作的夫人以公务员身份帮他担保贷了50万元。

“虽然年年丰收,粮食产量十年增,但是中国粮食的潜在危机你们都没想到。土壤大面积被重金属和剧毒农药污染,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一季水稻要喷6~8次农药,一些承包大户为了节省人工,用剧毒农药,只要喷一两次,剧毒农药的残留对土地和水环境的污染是永久的,而对消费者的伤害也是隐性的、长期的。”马锁才说。

他的田块阡陌纵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收获季节大型收割机开不进去,他自己出钱修路,还要从无污染的水库疏浚灌溉水系,耗心劳神,知道是个无底洞,但还得坚守。

农业险和资金欠缺

记者采访中发现,农业的金融支持比较欠缺,一是没有开发出对应的保险品种,二是贷款难。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产业。做这行确实很苦,风里来雨里去,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农业靠天收,江南地区一场台风、几天暴雨能让你颗粒无收,现在对路的保险品种少,风险不能得到有效转移。二是资金难以获得,贷款难。产品出来,销售也是个问题,大量的利润被中间环节蚕食。”马锁才说。

吕友霞也特别提到农业保险和财政补贴,农业保险赔偿率低,不能覆盖风险。农业补贴不是普惠性的,不透明,有关系的人土地晒太阳,一年都能拿几百万,她几百亩地投入那么大,却拿不到补贴。

丹阳市云阳镇兴雁家庭农场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约1200余亩,常年雇工30余人,一年的劳动用工成本在30万左右。“你们知道的,现在农村用工都是年纪大的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劳作时难免会有跌打损伤或者人身意外伤害,挺麻烦的。前些时候收麦子,附近就有农户因使用机械不当,发生人员受伤的事情,能不能设计出一款我们能买得起的意外伤害险?”农场主冯正兴问。

丹阳市珥陵镇国丹家庭农场主潘国建说,他的家庭农场以种植苗木为主,种植面积600多亩,已投资300多万,还未有回报,苗木种植的投资风险在于周期长,土地合同时限为18年,土地流转金为每亩600元/年,并逐年以20元的幅度提高。

“传统的苗木保险只保火灾,但家庭农场的苗木不是原始森林,没有什么火灾,最怕的是自然风险,如台风、强降雨等造成树木倒伏。比如,上次台风来速生紫薇40%折断,损失惨重。”江苏省人保公司的农险专家们听了潘国建的话,连连点头。

家庭农场贷款难是个大问题。“拿农地、林权、苗木根本贷不到款,我的60万贷款是靠门面房抵押贷到的,但这杯水车薪,远远不够。”潘国建说。有次他去当地农村商业银行谈几十万元贷款,银行说要找6个公务员担保,他傻眼了。

保险不能真正有效地分散风险,农村金融产品功能不匹配、不能相互咬合,农业金融服务总体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生产关系,对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具有特殊意义。如何做好统筹衔接,从基层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创新思路,系统性地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农村金融产品,是一个现实问题。

提交人: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责任编辑: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赵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家庭农场带动规模经营 (2013-03-11)
· 家庭农场 能否缓解种地矛盾 (2013-03-21)
· 家庭农场 能否既赚钱又公平 (2013-03-22)
· 应扶持什么样的家庭农场? (2014-08-29)
· 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产出首批大米 (2020-09-01)

 

各地农机局: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朝阳  盘锦  葫芦岛     
返回首页 | 政策法规 | 管理机构 | 质量监管 | 安全监理 | 农机补贴 | 农机推广 | 农机科技 | 经验交流 | 农机论坛
Copyright © 2009 LIAONINGSHENG NONGYEJIXIEHUA XINXIWANG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88-12号 联系电话:024-86518596 、86518601 E-Mail: lnnj@lnnj.gov.cn 辽icp备11011116号
沈安网备21011402000090号  技术支持:沈阳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