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秸秆经纪人在收购秸秆
每逢夏、秋季节,农民焚烧秸秆,浓烟滚滚,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成为火灾、交通事故的隐患。日前,记者走访了河南省驻马店、周口、南阳等地,惊喜地看到这些地方变禁为疏,积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开发出秸秆多种用途,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而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新型农机解难题
“下地割麦的收割机必须带秸秆粉碎机,要不然不能下地收割。对留茬的长度我们也作了规定,留茬不能超过10厘米以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镇镇长王晔告诉记者。河南小麦主产区几乎都对下地的割麦机作了类似的规定。
“收割机下地收割小麦的同时,秸秆粉碎机将秸秆打碎。秸秆被打碎后不影响秋季农作物的种植,反而对秋季农作物的生长大有益处,这样农民便失去了焚烧秸秆的理由。”王晔说。秸秆粉碎还田机的推广使汝南县麦田秸秆还田率达到了60%。
秸秆打捆机的推广使用使秸秆回收、储存、运输变得方便起来。周口市沈丘县周营乡党委书记周德志告诉记者:“往年秸秆收集、堆放、运输都是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今年通过秸秆打捆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在沈丘县一条公路旁,记者看到一台抓草机、一台打捆机正在联合作业,一会儿的工夫,便将散堆在路边的小麦秸秆打成数十个秸秆捆。农机手陈连营告诉记者:“一台机器一天能完成100多亩小麦的秸秆打捆,打完捆我们再运到附近的临时存放点,往外卖每斤秸秆1毛钱,正常作业的话每天能有三四千元的毛收入。”
秸秆粉碎还田机、抓草机、打捆机等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
加工企业用途广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企业开发出秸秆的多种用途,实现了秸秆的有效利用。
位于遂平县的白云纸业有限公司,是驻马店市政府与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家现代化的大型制浆造纸联合企业,现年消化麦秸18万吨,已成为河南造纸行业的领军企业。
白云纸业党委书记吕梁告诉记者,在每个秸秆利用工厂周围,都有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作物秸秆收集、整理和运输队伍,源源不断地把秸秆送到收购点,形成了“农民——收购站——工厂”的农作物秸秆收集、整理和运输体系,既保证了工厂的原材料供应,又使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按每吨470元计算,白云纸业今年将直接支付农民1亿元。
河南建收机械有限公司去年与中原环保能源研究所合作,在西平县建成两条利用秸秆制炭气油的专利技术试产示范生产线。利用炭化技术工艺生产出来的秸秆炭粉可制成炭球、活性炭等炭产品。同时,还能将秸秆炭化时排放的烟雾收集起来提取可燃气体、木焦油、木醋酸。建收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收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一吨炭的直接成本在1700元左右。每吨炭的市场价在2500元左右,即使不加产出的可燃气体、木焦油、木醋酸等副产品,每生产一吨炭也可获利几百元。”
项目开发待扶持
秸秆综合利用前景广阔,但目前综合利用率还比较低,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白云纸业党委书记吕梁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收购麦秸的价格是每吨470元,随着人工工资的上涨,制成纸浆的成本已经和进口阔叶纸浆持平,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麦草浆就完全丧失竞争优势,因此国家对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应当给予一些补贴和政策上的倾斜。”
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难度相对较小,秋季玉米秸秆的利用难度较大。“玉米秸秆难以粉碎,处理不当会对下茬农作物的种植产生不利影响,只能卖给养牛场。我们应该提高秸秆利用的科技含量,拓宽秸秆利用的路子,变废为宝。”南阳市邓州县农机办负责人说,秸秆利用项目的开发迫切需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