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廉州镇北营村农民孙艳龙正和家里人一起收小麦。今年,他家种植的小麦虽在灌浆期连逢阴雨天气,仍然获得丰收。
今年全国夏粮面积4.1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为夏粮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夏粮单产将提高1公斤以上。冀鲁豫苏皖及湖北夏粮增产趋势明显,弥补了西南西北夏粮因旱减产的损失,为夏粮增产作出突出贡献。此外,今年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特别是黄淮海主产区气象条件较好,秋播期墒情适宜,入春后气温回升快,关键生育期出现几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统计,综合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农业部专家表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是今年夏粮丰收的重要经验。记者日前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市,深刻感受到上述经验在当地的作用及带来的效果。
高产优质两相宜
小麦育种,过去主要考虑高产,后来比较关注优质,如今是既要高产也要优质。优种面积大正是今年小麦生产的特点之一
藁城市是河北省第一粮食生产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2万亩以上,也是连续多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藁城还是藁优8901、藁优2018等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发源地,目前是全国第一专用小麦生产大县。早在上世纪90年代,藁城已建成我国北方小麦、玉米两熟区面积最大的吨粮县,目前是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
在藁城市,记者见到小麦专家、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李瑞奇。他正带着几个博士生在藁城市梅花镇刘家庄村村头的200亩麦田里实打实测。“亩产628.8公斤,如无意外,这将是今年河北小麦的最高单产。2011年,就是这片土地创造了河北省当年小麦的单产最高纪录。”此前,他已历时10多天访问了河北14个夏粮主产县市。
一旁的刘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梁瑞增说,“我种的是藁优2018,7亩地刚收完,亩产575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据介绍,村里共有6000亩小麦,3年前亩产不到450公斤,如今已超550公斤,且全部用作种子田,由农科所收购。
“刘家庄村推广的藁优2018优质强筋小麦,适合生产高档面包,面团稳定时间达到28分钟以上,远超国际强筋麦标准对照品种,可以有效替代进口小麦。如今,在全市种植面积达80%以上。”藁城市农技中心主任王志辉告诉记者,优种面积大是今年小麦生产的特点之一,包括藁优2018、石新828、石麦18等在内的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比达93.5%。同时,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52.9万、穗粒数31.1粒、千粒重39克,预计平均亩产545.4公斤,较去年增产7.6%。
记者跟随梁瑞增的运粮车来到藁城农科所,粮库前已是车水马龙。“藁优2018是农科所历经10多年繁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具有600公斤的高产水平,2011年最高亩产达到651.46公斤,创河北省优质麦高产纪录。当年,每公斤收购价高出普麦0.58元。”农科所所长杨海川说,目前,全市参与优质麦商品粮购销的经纪人已有5000多人,今年价格也会比普通品种每公斤高0.4元。
“小麦育种,过去主要考虑高产,后来比较关注优质,如今是既要高产也要优质。此前,优质强筋小麦虽然品种好、抗逆性强,但单产比普通小麦低,对农民吸引力有限。经过一步步攻关,藁优9415亩产500公斤、藁优9618亩产550公斤、藁优2018亩产600公斤,我们最终实现了优质且高产。”李瑞奇告诉记者,小麦品种不同于玉米,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一般都选择邻近育种单位的品种,而藁城市农科所在小麦品质与产量结合育种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多年刻苦攻关,河北选育了一系列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藁城农民于增权繁育的石新828小麦,是典型的优质中筋小麦,大穗大粒,在冀中南推广面积很大。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石麦18,深受农民欢迎,被誉为“旱地800斤”。目前,河北省开展科技丰产工程,已选育小麦优良品种20多个,全省麦田良种覆盖率已近100%。
水肥管理精细化
河北小麦管理的核心是节水。大力推广集合了现有农艺、生物、工程三大节水技术,形成的小麦节水稳产技术,效果明显
藁城市兴安镇农技服务站的配肥机触摸屏前,农户只要输入所在村组,就可以测算出需要何种底肥和追肥,氮磷钾的比例是多少。农民梁国辉说,春天追肥原来每亩用尿素60斤,现在只用30斤,产量却比原来还高。
“我们根据不同土质提炼出26个大配方,每种配方又有小调整,都存储在配肥机中。今年不仅底肥足,配比也较为合理。”王志辉说,藁城市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5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80%以上,平均每亩地施纯氮7.2公斤、五氧化二磷9公斤、氧化钾2公斤,保证了小麦苗期的肥料需求。河北省土肥站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80%以上的麦田都是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过3000万亩。
藁城农技中心副主任马吉利说,“今年春天气温回升慢,温度低,推迟了第一次浇水,头水集中在小麦拔节前后最佳时期,并且追施氮钾复合肥的面积占到总面积的60%左右,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水肥追施适宜,对增强抗倒性、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比较有利”。
“浇一次水,原来要40立方米水,现在只要20立方米,一年仅水钱就省了300多元。”在藁城市贯庄村,采用微灌技术的村民薛高军告诉记者。据介绍,采用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避免了大水漫灌,每次浇水由40至50立方米降为20至30立方米,还节省了漫灌所需的垄沟隙缝,比原来多利用10%的土地。
不过,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不少农民的浇水习惯还在转变中。王志辉分析说,投入主要在于加水泵,还要布局地下主管道和地上喷带,各项成本摊到每亩地将近600元。为加大推广力度,去年起,石家庄市财政投入400万元,每亩示范补助300元,占到成本的一半。
李瑞奇说,“我国水资源短缺,华北地区尤甚。小麦耗水量占河北农业总耗水量的70%,而河北省人均水资源仅为31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208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因此,河北小麦管理的核心是节水。全省小麦生育期内,如果少浇两水,可节水35亿立方米,相当于1140万人的年均用水量”。
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推广集合了现有农艺、生物、工程三大节水技术形成的小麦节水稳产八大技术,包括选用节水品种、小畦灌溉、不浇返青水、推迟春一水等。据统计,全省有2000多万亩小麦在去冬和今春少浇一水,节水21.5亿立方米,仅浇水成本就节省8.6亿元。
农机服务社会化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谁来防病治虫”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难题。拥有众多植保机械的合作社成为主体
“如今已是机手种地。农机手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麦生产的质量、相关技术的到位程度。”一见到记者,藁城市农机局副局长李位辰就亮明观点。据介绍,藁城是2公斤喂入量的小型收割机发源地,近年来,藁城农机具大型化趋势明显,220多万千瓦的农机总动力、80万亩耕地,单位面积农机动力居全国前列。今年,藁城外出跨区作业农机达千台以上,平均每台农机能从外地挣回3万元。
廉州镇石井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