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江西省上高县召开的粮食增产模式暨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会上获悉,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通过联合攻关、集中突破、全面推进,选育了一批品种,创新了一批生产模式,创制了一批机械装备,研发了一批生产技术,有效突破了我国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瓶颈,为实现双季稻增产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讲话时指出,开展粮食增产模式研究要着眼于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需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粮食单产水平,发挥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推动作用;着眼于新型粮食生产主体的生产需求,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着眼于满足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依托农机发展,实现栽培学等学科的改进;着眼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科技储备,引领发展、提供储备。
陈萌山要求,各科研院所要把农业增产增效模式研究和集成示范工作作为各研究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顶天立地、双轮发展;要以此次水稻增产增效示范推广为契机,推动各单位的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各研究所要主动配合,科学家要甘当配角,植保、栽培、农机、区划等学科单位要甘当绿叶,形成全国大协作、大联合、大攻关的局面,让国家政策同技术创新形成合力;要通过粮食增产增效示范推广活动,撬动政策、争取支持,引导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增加粮食产量。
在江西上高县泗溪镇曾家村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告诉记者,该基地集成了水稻高产品种、基质育秧、钵苗大苗机插、稻田机械开沟、切草收割还田、病虫草综合防治、精确施肥等关键的双季稻机械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目前早稻长势良好,据初步测算,1000多亩早稻机插亩产可达560多公斤,7月8—10日左右就可成熟收获,比去年将提早3—5天收割,能为晚稻机插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晚稻安全齐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