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沈阳市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距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从沈阳市目前农机装备结构现状看,拖拉机多,水田插秧机械和水稻、玉米收获机械少。在拖拉机中,小型拖拉机多,大中型拖拉机少,传统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在机具的种类配置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二是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近几年,尽管国家、省、市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仅从沈阳市的农机购置补贴实际来看,今年能够享受农机补贴的农户仅占报名总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产品价位较高,作业成本逐年增加,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
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扶持,我市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组织管理松散、不紧密,作业规模、作业水平、管理水平还较低,需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四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给广大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广大农民形成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农民“惜地、恋地”情结日益严重,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收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五是组织管理力量薄弱。市农机部门原是独立的工作机构,近30人,现在只有6个人,各乡镇目前没有农机管理机构,只有一个农机兼职管理人员,农机新技术推广和农机管理相当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