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来到凤城市大堡镇大堡村7组,打听种粮大户梁绪洪,有人向地里一指。记者放眼望去,那一片地里有几台拖拉机正在耙耕。“看到吗?开拖拉机正往这来的就是梁绪洪。”
梁绪洪今年40岁,可他用农业机械摆弄“土坷垃”足有20年了。他去年种植玉米1000多亩,今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80亩,包括水田50亩。听说记者要谈种粮话题时,他打开了话匣子。
“农机户有可能成为种植大户。”梁绪洪以自己为例,中学毕业后就弄个拖拉机跑运输,春季就承揽一些打茬子起垅的农活干。当有些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无力经营承包田时,他就“捡”地种。
梁绪洪自己家有土地不到两亩,后又捡零星地块增加到40亩,别人不种的地或转租的地他就“划拉”在一起。开始人们还觉他傻,因为种地不比打工挣钱多。当土地集中连片形成500亩种植规模并实现机械化作业时,规模效应便开始显现。去年,他耕种玉米上千亩,虽遭了点虫灾,仍收获35万公斤,销售收入达80万元。去除土地租金和种子、化肥等成本,纯利润20多万元。
种地时,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梁绪洪的媳妇、父亲、兄弟都下地。由于是机械化作业,千亩地播种仅七八天、收割仅10多天就完成了。梁绪洪算了一笔账:上千亩地他七八天就种完了,而人工—人—天只能种三四亩。秋收人工割一亩地费用在130元左右,而机械收割—天可收获50多亩,而且秸秆还田、剥皮、装车一次完成。仅收割一项,机械化作业的费用只有人工费用的五分之一。
梁绪洪为实现耙地、播种、打药、收割全程机械化,陆续购进了10台大型农业机械,光联合收割机就有两台。他每年都是省城农机展览会的常客,一看到有好农机他就心动,“今年再买一台联合收割机。”梁绪洪说。
看到梁绪洪尝到规模种田的甜头,一些村民也投入机械搞起粮食种植。如今大堡镇拥有农机耕地50多户,种粮大户10多个。现在这里的土地不是没人种,而是抢着种。
梁绪洪说他有个梦想,就是办他的“家庭农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我从电视上了解到,像我这样的应该差不多吧?等种完大田,我去打听下。”梁绪洪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