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是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一项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
1、保持水土,减少土壤流失。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面径流60%,增加蓄水量14%—15%,提高降水利用率15%—17% ,增加土壤含水量5%—7%。
2、保持环境,有效防止沙尘暴。保护性耕作可减少耕地水蚀、风蚀60%—90%,不仅能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沙尘暴。
3、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玉米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具有蓄水保墒、成穗率高,抗旱、防冻、防寒、抗逆性强等效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增加0.065%,玉米平均亩增产23公斤,增幅为6.3%。
4、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与传统耕作相比,减少作业次数2—4次,降低成本10%-30%,增收20%—30%,亩减少农机作业费30—40元。
因此,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节约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