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持的“水稻多功能插秧机不同施肥效果田间试验研究”课题汇报交流会在京举行。会上,课题负责人杨敏丽教授就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作了汇报。日本久保田株式会社田中政一副本部长和相关代表、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的代表和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白人朴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该课题是中心受日本久保田株式会社委托,与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是久保田首次与中国学术科研机构的合作,主要针对带侧向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不同施肥效果进行田间试验,这种机器的特点是在插秧的同时进行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减施机插秧之前的基肥和之后的第一轮氮肥,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效。多年来,我国水稻施肥大都采用人工撒施在土壤表层的方式,存在化肥施用量大、肥料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增产边际效应递减、环境污染加重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日本,这种插秧机已有推广应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插秧机在中国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区域土壤条件,其适应性、可靠性如何?能否大范围推广应用?还需要进行试验跟踪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为此,中心与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合作,在江苏吴江市同里镇北联村,对稻油轮作区和稻麦轮作区分别开展了带侧向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的田间试验。
课题组设计了机插秧同时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的多种施肥量方案,并对该机器插秧情况、施肥用量、水稻生长全过程的田间管理(包括植保与生长过程的施肥等)、水稻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包括插秧期、返青期、分蘖盛期、分蘖末期、抽穗期和收获期)进行全程数据跟踪采集,深入分析该类插秧机对水稻生长过程和产量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与普通机插秧比较,机插秧同时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的方式在苗高、苗数和叶绿素值上并无明显差异;合理的施肥量在40kg/亩左右,合理的肥料减施比例(按N素折算)是30%,此时产量较高且比较稳定;能够提高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较明显,其中稻油轮作区增产约6%;经济效益显著,其中稻油轮作区平均节本增效达到110.34元/亩,稻麦轮作区平均节本增效达到39.36元/亩。课题组还从环境改善、机器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角度进行了分析。
与会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首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处于劳动力由富余到结构性短缺的拐点,面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加剧等问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寻找出路,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研究成果对于农业生产增效增收、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与会专家还强调,希望试验跟踪能持续并扩大试验区域,由点及面,扩大影响力;一种成熟的机器或者机型进入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经历机器研发、试验(包括试验数据反馈和调整)、生产制造、示范、推广,市场销售、生产应用这样的环节,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双方希望以该项目为契机,将继续针对节约肥料、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开展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