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又一个农机惠农政策让农民受益,农机购置补贴、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车辆免交通行费、设施农业设备补贴等等,让许多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全市深入贯彻各项农机惠农政策,农机工作亮点纷呈,推动了农机事业的跨越发展。截止2012年末,全市争取省以上农机专项补贴资金8750万元,拉动农民投入1.7亿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78万千瓦,农机总值21.57亿元。
破解难题,开通"农机作业用油绿色通道"。该项惠农政策是全市"服务三农"的工作重点。以往,农民赶往县城加油,每次需往返数十里,费心、费力、费时、费钱,农民对此叫苦不迭。去年备耕期间,农机局与石油公司几经协商,开通了春秋两季作业用油的"绿色通道"。当12台送油车穿梭于乡间小道,按批发价将农用油送到田间地头时,老百姓的心里乐开了花。2012年,送油下乡共370吨,仅从省钱上算,即为农民节支15万元,有效缓解了作业期间用油紧张、成本高的难题。今年春耕备耕尚未开始,如果农民需要,市局会继续开通"农机作业用油绿色通道",缓解农机用油难问题
扩大外联,继续抓好跨区作业工作。全市积极组织联合收割机走出去,开展跨区作业,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重庆等省(市)都有我市的联合收割机作业。跨区作业品种从原来的小麦、水稻拓展到玉米机收、机械整地等,跨区作业领域从南方到北方,从省外到周边,跨区作业领域的不断延伸使农机作业范围不断扩大,使农机生产效益得到了明显增加。三秋生产期间,全市共组织近12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近30万亩,实现作业收入近1000万元。通过跨区作业,大大提高了机具利用率,提高了农机户的经营效益。在水稻收获季节,全市通过采取信息宣传、提高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引进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近600多台水稻收获机来我市跨区作业,使水稻机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适时引导,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注重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农机大户自愿联合,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分散管理、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71家,比去年增加32个。大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引领了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助推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同时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