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锦州北镇市农机主管部门将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经过广泛宣传示范引领、技术培训、重点跟踪、总结反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得以凸显。截至目前,北镇市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已达20万余亩。
一、推广面积逐年增加。锦州北镇市保护性耕作技术于2004年开始进行实验推广,推广初期只限于小部分地块。2006年,北镇市被农业部确定为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核心示范区面积为1万亩。2008年以后每年均承担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北镇市示范核心区推广面积也逐渐发展增加到6万亩。去年在示范核心区成功经验的引领下,作业面积逐渐向有条件的乡镇辐射,作业地块现在已发展扩大到20万余亩。
二、作业质量逐渐加强。在发展扩大作业面积的同时,锦州北镇市农机化推广部门着重加强作业质量的提高,指派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展开多种形式技术指导,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力度,开展质量督导检查,使得保护性耕作项目作业质量得到充分保障,每年的项目工作均以较好的成绩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三、推广方式有所改变。随着社会及广大农民认识程度的逐步提高,锦州北镇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方式已经由开展初期的实验引导发展目前的农民主动要求,积极参与的形式。去年秋季,在北镇新立农场甚至出现了农民排队等候农机合作社进行秸秆还田,机械深松作业的喜人局面。
四、各项效益集中呈现。伴随作业面积的增加,作业质量的提高,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逐渐呈现凸显出来。作业地块减少沙尘,减少了土壤风蚀、水浊状况,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减少作业工序和耕作次数,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秸秆还田、深松作业,有效的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玉米产量得以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