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年来,阜新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以推动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全市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机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转型示范市建设,发挥了方面军的作用。
一、围绕产业需求,推广先进农机装备
阜新市紧紧围绕重点作物、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和推广工作力度,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领域由大田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水田作物、棚菜生产、以及畜牧业、养殖业等多方面扩展,实施面积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22.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35万kW;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1万台;机引农具达到9.2万台。全市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2%,为阜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实施项目牵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主动攻关,争取项目支持,促进技术推广。先后实施推广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棚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全程机械化、花生全程机械化、秸秆利用机械化、水稻工厂式育秧、膜下滴灌等10余项先进农机新技术,并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课题荣获省市农业科技奖项,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创造了条件。
三、突出技术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及深松技术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及深松技术,通过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省农机局连续两年在阜新市实施《百万亩农田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工程,项目涉及全市54个乡镇、295个村,落实资金4000万元,占全省的一半。全市累计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39.7万hm2,列全省第一位,促进粮食增产37.5万吨,增加农民收入5.6亿元,节约投入1.5亿元,节本增效总额达到了7.1亿元,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有效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及扬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阜新地区改善耕地质量、实现农业抗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这项技术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实施效果和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四、结合产业需要,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
结合阜新市花生种植实际,大力推广花生播种、收获等机具,全面提高花生全程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直补政策,将补贴资金向花生生产所需机具和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倾斜,有力地促进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大力推广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共减少生产投入3.3亿元,增加效益1.3亿元,节本增效总额达4.6亿元,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为阜新市打造辽宁花生生产第一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突破薄弱环节,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
阜新市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到2012年末,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522台,玉米机收面积达6万hm2,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0%,再创历史新高。目前,阜新市玉米种植的整地、播种、药剂灭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六、加大试验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结合阜新市十年九旱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抗旱增产能力,农机部门与水利、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333.3 hm2(5000亩)的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示范区。2012年,为了做好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市农机部门通过学习和考察,根据阜新市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阜新地区的机具配套方案及现有机具的改进措施,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落实膜下滴灌面积2.5万hm2,其中玉米0.6万hm2,花生0.9万hm2,果树及其他作物1万hm2。落实滴灌覆膜播种机1225台,其中花生覆膜播种机624台,玉米覆膜播种机541台,其它经济作物播种机60台。举办滴灌节水农机技术培训班72期,其中技术讲解培训班47期,现场演示培训班25期,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及农机技术骨干4400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200余份,技术光盘4200余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