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阳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新路子,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现代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促发展,通过农机、农艺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协调融合,探索出符合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新路子,新农村建设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拓展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市农委制定详实规划,以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优化机具结构,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65家,成为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农机新技术推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灯塔市忠库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灯塔市西大窑镇西大窑村,是由当地农民卢忠库于2009年注册成立的。三年来,本着“民办、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忠库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作为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实行统种分管的经营模式,为玉米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为农户实行机械化生产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在各级政府及灯塔农机局的扶持下,在卢忠库的辛勤耕耘下,2012年底,忠库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人数已达到330余人,农机及农艺技术人员40多人,拥有拖拉机4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台,各类农机具70余台(套)。2012年,忠库合作社又申请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45台(套),其中包括自走式2行玉米联合收割机17台、大中型拖拉机4台,播种机及其他机具24台,合作社固定资产原值将达到450多万元。2012年,忠库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签订了2万亩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合同。忠库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全市旱田作业的专业合作社中资产和技术力量最为雄厚、服务规模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合作社,已成为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面旗帜。
辽阳县柳壕镇嘉诚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党的富民政策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在市、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实现了从水稻育苗、插秧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为周边近5000亩水田提供机插秧作业服务,收获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节约成本40元/亩。机械化生产增产显著,平均每增加产量100斤。综合上述几项,平均每亩机械化作业比人工作业节本增效200多元。本地区实施机械化作业的7000亩水田,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140万元。
辽阳县富民菜业有限公司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做到了结合农时季节的特点和需要,切实做好各类农机的培训,技术培训到位、维修服务保证、农机作业稳定,提高蔬菜种植规模和质量,使蔬菜生产实现量的增长和本质的飞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资金补贴引导公司购置应用,效果良好,充分发展了农业机械在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为该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该公司一共购置农机具20台(套),累计补贴资金近50万元。
辽宁前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这一项目以刘二堡前杜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推动畜牧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将有效带动周边乡镇2000多户多户农户的相关产业化经营,解决家庭成员及家庭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模式,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目前,前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获得国家农机补贴资金累计1107万元。前杜村实行“村企共建”,依托龙头企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市场需求,发展设施农业,选择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搞种、养殖业,实现农业良性循环,2010年实现人均收入12600元,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大棚生产基地和养殖基地。
“平安农机”有序创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确保。全市农机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以提高拖拉机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检审率等“三率”为重点,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为群众办理牌证手续,认真开展田检路查,纠正各种违章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2012年,共办理拖拉机挂牌696台,检验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2300余台,培训驾驶员1896人,阳光工程培训农机服务人员500人,纠正各类违章3800人次,全市无农机作业事故发生,有效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辽阳市共获得国家补贴资金2.38亿元,拉到社会向农机行业投入近6亿元,受益农户11878户。截至到2012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69.8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7.45亿元,拖拉机保有量11559台,配套机具16590台(套);水稻育秧机组42台(套);稻麦联合收割机486台;玉米收获机428台;温室面积达到8491万平方米。水稻、玉米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播水平达到66%,机收水平达到65%;玉米机播水平达到90%以上,机收水平4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位居全省前列。
农业机械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为全市发展大农业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